蘇軾《南康望湖亭》閱讀答案及賞析
南康望湖亭
蘇軾
八月渡長湖,蕭條萬象疏。
秋風片帆急,暮靄一山孤。
許國心猶在,康時術已虛。
岷峨家萬里,投老得歸無。
注:①時蘇軾被貶惠州,途經鄱陽湖邊的南康。②康時:即匡時,以避宋太祖趙匡胤名諱。
(1)本詩首聯有什么作用?(3分)
(2)請賞析頷聯的寫景藝術。(4分)
(3)簡要概括詩歌后兩聯所蘊含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3分)①照應詩歌題目;②交代渡湖的季節與地點;③奠定全詩凄涼感傷的情感基調(渲染了凄涼的氣氛)。(每點1分)
(2)(4分)①動靜結合。“片帆”動,“一山”靜;②借景抒情。秋風勁吹,片帆急渡,暮靄彌漫,孤山靜立,表現了詩人的憤懣、孤獨之情。(每點2分)
(3)(4分)①報國無門的憤懣(濟世無術的無奈);②漂泊異鄉的孤苦;③思歸不得的憂傷。(每點1分,答對3點得4分)
【注釋】
⑴長湖:指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陽湖,其形南北狹長。
⑵“蕭條”句:意謂所見自然界各種景物都呈現出蕭條零落的樣子。
⑶一山孤:指鄱陽湖中的大孤山。
⑷許國:以身許國,為國效力。
⑸康時:即匡時,救正時弊。因避宋太祖趙匡胤名諱,以康代匡。術已虛:政術見解不被采納,成為虛有、空有。
⑹岷峨:岷山與峨眉山,都在四川境內。
簡析】
《南康望湖亭》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之一。南康,指南康軍,在今江西省。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蘇軾在赴英州的途中經過安徽當涂,接到了謫貶惠州的誥命,便讓次子蘇迨到宜興長子蘇邁處暫居,自己和侍妾朝云,三子蘇過奔赴惠州。八月經過南康時,蘇軾作此詩。
此詩是蘇軾于紹圣元年(1094)貶官嶺南,途經南康登望湖亭望鄱陽湖時所作。前四句寫景, 而景中寓情,蕭條孤清的秋景正是詩人凄涼心境的反映。后四句詩人在一片秋色中抒發感慨,救國無術,歸家無路,沉痛凄愴。
蘇軾
八月渡長湖,蕭條萬象疏。
秋風片帆急,暮靄一山孤。
岷峨家萬里,投老得歸無。
注:①時蘇軾被貶惠州,途經鄱陽湖邊的南康。②康時:即匡時,以避宋太祖趙匡胤名諱。
(1)本詩首聯有什么作用?(3分)
(2)請賞析頷聯的寫景藝術。(4分)
(3)簡要概括詩歌后兩聯所蘊含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3分)①照應詩歌題目;②交代渡湖的季節與地點;③奠定全詩凄涼感傷的情感基調(渲染了凄涼的氣氛)。(每點1分)
(2)(4分)①動靜結合。“片帆”動,“一山”靜;②借景抒情。秋風勁吹,片帆急渡,暮靄彌漫,孤山靜立,表現了詩人的憤懣、孤獨之情。(每點2分)
(3)(4分)①報國無門的憤懣(濟世無術的無奈);②漂泊異鄉的孤苦;③思歸不得的憂傷。(每點1分,答對3點得4分)
【注釋】
⑴長湖:指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陽湖,其形南北狹長。
⑵“蕭條”句:意謂所見自然界各種景物都呈現出蕭條零落的樣子。
⑶一山孤:指鄱陽湖中的大孤山。
⑷許國:以身許國,為國效力。
⑸康時:即匡時,救正時弊。因避宋太祖趙匡胤名諱,以康代匡。術已虛:政術見解不被采納,成為虛有、空有。
⑹岷峨:岷山與峨眉山,都在四川境內。
簡析】
《南康望湖亭》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之一。南康,指南康軍,在今江西省。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蘇軾在赴英州的途中經過安徽當涂,接到了謫貶惠州的誥命,便讓次子蘇迨到宜興長子蘇邁處暫居,自己和侍妾朝云,三子蘇過奔赴惠州。八月經過南康時,蘇軾作此詩。
此詩是蘇軾于紹圣元年(1094)貶官嶺南,途經南康登望湖亭望鄱陽湖時所作。前四句寫景, 而景中寓情,蕭條孤清的秋景正是詩人凄涼心境的反映。后四句詩人在一片秋色中抒發感慨,救國無術,歸家無路,沉痛凄愴。
上一篇:蘇軾《醉落魄·離京口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觀祈雨》閱讀答案附意思翻譯賞析
* 南康望湖亭蘇軾八月渡長湖,蕭條萬象疏。秋風片帆急,暮靄一山孤。許國心猶在,康時術已虛。岷峨家萬里,投老得歸無。注:①時蘇軾被貶惠州,途經鄱陽湖邊的南康。②康時:即匡時,以避宋太祖趙匡胤名諱。(1)本詩首聯有什么作用?(3分)(2)請賞析頷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