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閱讀答案及賞析

    南歌子
    呂本中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注】呂本中在宋高宗時做過中書舍人,因主張政治清明,收復失地,得罪秦檜被免職,這首詞就是他被免職后在流徙途中寫成的。
    (1)請賞析本詞上片首兩句“侵”和“度”這兩個動詞的妙處。(4分)
    (2)上片“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和下片“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分別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2分)
    (3)請結合本詞的寫作背景,賞析詞的最后兩句。(4分)
    【參考答案】
    ⑴前者寫斜月照射下的驛路被行旅者侵擾,后者是寫溪橋上的曉霜被行旅者踏破。(2分)作者用這兩個動詞將一個不辭秋寒砭骨,不顧霜晨路滑匆忙奔波的形象勾畫出來。(2分)
    ⑵前者是描寫(1分),后者是抒情(1分)。
    ⑶“只言”和“不道”句形成鮮明對比,(1分)既揭示了“旅枕元無夢”的原因,(1分)又表現了作者屢遭坎坷而不改其政治態度的愛國精神和剛正品格。(2分)



    1、詞中提到的“重陽”是在農歷的                 。
    2、詞首“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的意境十分接近唐朝詩人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韻腳相同的詩句:“雞聲茅店月,                  。”
    3、這首詞的上闋為旅途即景,但景中處處含情。請結合具體詞句對此做簡要的賞析。
    4、有人說,這首詞不同于一般的羈旅之作,作者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九月初九(1分)
    2.人跡板橋霜(1分)
    3、第 一句寫斜月映路,暗指人的早行,于“驛路”、“曉霜”中稍透羈旅之意。后一句寫路經山野人家所見的景象:竹籬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經開過,只留下殘枝上孤零 零一朵黃花。“殘”字帶著霜打風剝的痕跡,而花的“黃”色又預示了枯萎,都透著凄清寂寞之感。最后一句感嘆在亂山深處的旅途中度過重陽,作者蒼涼的心境可 想而知。(3分) 
    4、 一般的羈旅之行,特別是佳節獨處的時候,固然也會令人有難言的寂寞和憂傷,但作者在作此詞時不但有一個時令背景(重陽佳節),更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北 宋滅亡后南渡,流落江南)。詞的最后說:“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江左即是江東,這里指的是南宋統治下的東南半壁河山。江左風光,歷來為 生長在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但如今身在江東,作者卻并未感到喜悅,因為中原被占、故鄉難歸,在寂寞的旅途中,詞人思鄉之情不禁更加強烈,憂國的凄涼情緒 也更加深沉了。這正是這首詞和其他羈旅之作的不同之處。(3分)

    簡析:
    《南歌子·驛路侵斜月》是南宋詞人呂本中創作的一首詞,呂本中在宋高宗時做過中書舍人,因主張政治清明,收復失地,得罪秦檜被免職,這首詞就是他被免職后在流徙途中寫成的。該詞通過旅途見聞和感受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憂國傷時的痛苦心情。
    這首詞著力表現詞人的中原歸思,同時感情又有一個由隱至顯的過程。詞人結合特定的景物、時令、旅途狀況,層層轉進,如剝繭抽絲般地來抒發感情,最后凄然歸思,這樣抒情便顯得很自然。詞的感情基調雖比較凄涼傷感,但格調卻清新流暢。這種矛盾的統一,構成了一種特殊的風格美,使人讀來雖覺凄傷卻無壓抑之感。
    * 南歌子呂本中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注】呂本中在宋高宗時做過中書舍人,因主張政治清明,收復失地,得罪秦檜被免職,這首詞就是他被免職后在流徙途中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