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歌鑒賞模擬試題及答案
古詩歌鑒賞模擬試題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①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②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③。
注釋:①玉壘,山名。 ②西山寇盜,指吐蕃。 ③梁甫吟,《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
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 ,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
B.頷聯上句就時間馳騁遐思,下句向空間開拓視野,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C.頸聯議論天下大勢,詞嚴義正,浩氣凜然,在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D.尾聯詠懷古跡,諷喻當朝昏君,寄托詩人的個人懷抱。后主,指陳后主陳叔寶,寵信宦官,終于亡國。
E.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6.試賞析“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一句中“來” 和“變” 字好在哪里?(6分)
參考答案
5.BD (B.上句是空間,下句是時間。D.“后主”是指蜀漢后主劉禪。)(答對1項得2分,兩項得5分)
6.“來”即“來臨”,是說錦江的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迎面撲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變”是“變化,”指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浮云如白云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變”一字雙關,表現詩人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二
行香子
秦 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5.下列關于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本詞上闋定點取景,以村莊為中心描寫四周景物,寫出了詞人所見的爛漫春光。
B.本詞下闕與上闕相似,定點觀察,寫出了圍墻、茅堂、橋、流水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喜愛之情。
C.本詞著力表現了清新自然、絢麗多彩、充滿生機的農家田園景象。
D.正如詞人“倚東風、豪興徜徉”,本詞主要表現了詞人意興豪邁、曠達灑脫的情懷。
E.本詞結構方面上下片對稱,組成兩幅相對獨立的圖畫,相互輝映而又和諧統一。
6.請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6分)
參考答案
5.BD (B項,下闋移步換景,以行蹤為線索由近到遠,動靜相間,風光如畫。D項,結合整首詞內容,“豪興”是說明詞人游興正濃,“徜徉”是閑庭信步,與下闋“偶然乘興”相呼應,主要表現詞人享受田園風光時內心的快意與輕暢。“意興豪邁”“曠達灑脫”概括不準確。)
6.①通俗生動,樸素清新、質樸自然。“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如同口語,生動自然。寫景如“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簡單鮮明又顯出農家本色。②用詞準確。“倚東風、豪興徜徉”,“豪興”點明心情,“倚”“徜徉”則寫出詩人怡然自得的神態。“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啼”“舞”“忙”與三個動物的活動特地安靜相對應,寫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齊,格調輕快。本詞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輕快流暢。(每點2分,注意要點+實例)
三
滿江紅
劉克莊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①,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②?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③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紐。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無功級:指漢代李廣抗擊匈奴,屢立戰功,卻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邊塞。
6.上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7.“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6.使用了夸張、比喻。“一揮千紙”用夸張手法傳神地顯示了草擬文書時,文思敏捷,筆走龍蛇,文不加點,倚馬可待的超人才氣。把字跡比喻成龍蛇,表現出了詞人當年的瀟灑豪邁和躊躇滿志的精神狀態。(手法答對一種得1分。扣住“比喻”或“夸張”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準確3分)
7.表達了英雄失路、壯懷難伸(1分)的隱痛和酸苦(1分)。榆塞,指邊防要地。因為當時南宋邊防形勢越來越嚴重,而統治者仍然醉生夢死,愛國之士報國無門,談論及此,悲不自勝。(2分)《花間集》是靡靡之音,作為愛國詞人,現在卻拿《花間集》來教下一代。(1分)面對滿懷的報國激情,詞人卻只能被閑置,吟風賞月,理想與現實的尖銳沖突,詞人的悲憤到了極點。(1分)
四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歐陽修
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
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為國謀。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時與回鶻和親,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將領仆固懷恩的女兒,生卒年不詳。手痕:在今山西靈臺。傳說公主出嫁回鶻時,路經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6.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此詩是一首懷古詩,詩人借古生情,結合民間傳說,為崇徽公主遠嫁這一歷史悲劇唱出了一曲悲傷凄涼的挽歌。全詩格調極為哀怨。
B.詩從對比開始,不離故鄉的鳥兒尚啁啾鳴叫不止,而豆蔻年華的少女隨著悲笳、離別父母、遠嫁萬里之外,就更加依戀不舍了。
C.頷聯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詩人在這里沿用了杜甫詠王昭君的“環佩空歸月夜魂”(《詠懷古跡》)詩意,一個“魂”字,使詩情變得更為深婉。
D.頸聯詩人寓于矛盾現象中的詰問尖銳犀利,自古罕見。議論深切痛快,而又對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聯道:“以詩言之,第一等詩;以議論言之,第一等議論也。”
E.在時間上,這首詩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躍,使詩情波瀾起伏,把讀者的感情之流導入詩人以激情沖擊而成的曲折回蕩的河道中。
7.結合全詩理解,概括這首詩的尾聯表現的思想情感,并指出是如何表現的。(6分)
參考答案
6.AC (A項3分C項2分。)(A項,這首詩在格調上不同于一般灑同情之淚的凄涼挽歌,而啟發人們在深沉的哀怨中進而對這些女子的個人悲劇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們對許多不能遠謀的肉食者的憤慨。是一曲飽蘊憤懣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C項詩人反用了杜甫詠王昭君的“環佩空歸月夜魂”(《詠懷古跡》)詩意,一個魂歸,一個魂不返) )
7.(1)情感:表現對遠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對外茍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滿;感慨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答對兩點即可得2分)
(2)表現手法:作者在尾聯上句直抒胸臆,長嘆一聲,無可奈何之情襲人心懷,行路人到此只能報之以嘆息;下一句以景結情,寫孤魂棲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復一年,這里以無情襯有情,感慨世事滄桑,物是人非,頗有韻致。(4分)
五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①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淥濺濺②。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注】①此詞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縣令期間在無想山消夏時所作。 ②濺濺:流水聲。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時飛來,秋社時飛走。 ④尊,通“樽”,酒杯。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風老鶯雛”三句,寫夏初風物,取景典型,饒有特點,給人成熟飽滿之感。
B.烏鳶樂、溪水喧,作者筆下的景物蘊含活力,呈現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態。
C.“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句是說遍地黃蘆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貶的柳宗元泛舟九江邊。
D.“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句有暫時拋開個人榮辱,向酒杯中找尋寄托的意味。
E.“歌筵畔”三句,寫在弦歌與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現出渴望歸隱的決絕態度。
6.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這樣寫有何妙處?(6分)
參考答案
5.(5分)CE (C項不是柳宗元,是白居易;E“渴望歸隱的決絕態度”于詩無據)
6.(6分) 手法:比喻(類比)(或托物寄情)。 妙處:將自己比作來往無定、寄人檐下的社燕,傳達出長期宦海漂泊、無從把握自身命運的疲倦感,生動形象,又頗為含蓄。或:借社燕來往無定、寄人檐下等特點,寄托了自己對長期宦海漂泊、無從把握自身命運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頗為含蓄。 (評分標準:本題6分。手法2分;形象特點與作者心緒,各1分;妙處,2分。)
六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云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5.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3分)
6.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5分)
參考答案
5.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來寫的。上闋寫的情景是在日間“漸向溟”時。下闋寫作者難以入眠的情景已經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靜時。
(答出以時間為線索1分,能簡要說明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解析:題干已經提示從兩闕的首句看,而上闋的“漸向暝”和下闕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時間線索。)
6.作者在詞中表達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闋寫作者站在庭院等侯親人的消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闋作者本想借酒澆愁,酒醒之后,卻愁上加愁,于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
(答出心情2分,能簡析表現的,給3分,意思對即可。解析:從上闋的“凄冷”、“無雁影”能看到詩人思念親人卻無音信的凄涼心情,下闋“寂靜”、“孤燈”、“酒醒”、“夜永”看到詩人長夜無眠的孤寂心情。)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①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②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③。
注釋:①玉壘,山名。 ②西山寇盜,指吐蕃。 ③梁甫吟,《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
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 ,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
B.頷聯上句就時間馳騁遐思,下句向空間開拓視野,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C.頸聯議論天下大勢,詞嚴義正,浩氣凜然,在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D.尾聯詠懷古跡,諷喻當朝昏君,寄托詩人的個人懷抱。后主,指陳后主陳叔寶,寵信宦官,終于亡國。
E.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6.試賞析“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一句中“來” 和“變” 字好在哪里?(6分)
參考答案
5.BD (B.上句是空間,下句是時間。D.“后主”是指蜀漢后主劉禪。)(答對1項得2分,兩項得5分)
6.“來”即“來臨”,是說錦江的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迎面撲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變”是“變化,”指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浮云如白云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變”一字雙關,表現詩人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二
行香子
秦 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5.下列關于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本詞上闋定點取景,以村莊為中心描寫四周景物,寫出了詞人所見的爛漫春光。
B.本詞下闕與上闕相似,定點觀察,寫出了圍墻、茅堂、橋、流水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喜愛之情。
C.本詞著力表現了清新自然、絢麗多彩、充滿生機的農家田園景象。
D.正如詞人“倚東風、豪興徜徉”,本詞主要表現了詞人意興豪邁、曠達灑脫的情懷。
E.本詞結構方面上下片對稱,組成兩幅相對獨立的圖畫,相互輝映而又和諧統一。
6.請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6分)
參考答案
5.BD (B項,下闋移步換景,以行蹤為線索由近到遠,動靜相間,風光如畫。D項,結合整首詞內容,“豪興”是說明詞人游興正濃,“徜徉”是閑庭信步,與下闋“偶然乘興”相呼應,主要表現詞人享受田園風光時內心的快意與輕暢。“意興豪邁”“曠達灑脫”概括不準確。)
6.①通俗生動,樸素清新、質樸自然。“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如同口語,生動自然。寫景如“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簡單鮮明又顯出農家本色。②用詞準確。“倚東風、豪興徜徉”,“豪興”點明心情,“倚”“徜徉”則寫出詩人怡然自得的神態。“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啼”“舞”“忙”與三個動物的活動特地安靜相對應,寫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齊,格調輕快。本詞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輕快流暢。(每點2分,注意要點+實例)
三
滿江紅
劉克莊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①,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②?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③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紐。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無功級:指漢代李廣抗擊匈奴,屢立戰功,卻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邊塞。
6.上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7.“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6.使用了夸張、比喻。“一揮千紙”用夸張手法傳神地顯示了草擬文書時,文思敏捷,筆走龍蛇,文不加點,倚馬可待的超人才氣。把字跡比喻成龍蛇,表現出了詞人當年的瀟灑豪邁和躊躇滿志的精神狀態。(手法答對一種得1分。扣住“比喻”或“夸張”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準確3分)
7.表達了英雄失路、壯懷難伸(1分)的隱痛和酸苦(1分)。榆塞,指邊防要地。因為當時南宋邊防形勢越來越嚴重,而統治者仍然醉生夢死,愛國之士報國無門,談論及此,悲不自勝。(2分)《花間集》是靡靡之音,作為愛國詞人,現在卻拿《花間集》來教下一代。(1分)面對滿懷的報國激情,詞人卻只能被閑置,吟風賞月,理想與現實的尖銳沖突,詞人的悲憤到了極點。(1分)
四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歐陽修
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
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為國謀。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時與回鶻和親,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將領仆固懷恩的女兒,生卒年不詳。手痕:在今山西靈臺。傳說公主出嫁回鶻時,路經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6.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此詩是一首懷古詩,詩人借古生情,結合民間傳說,為崇徽公主遠嫁這一歷史悲劇唱出了一曲悲傷凄涼的挽歌。全詩格調極為哀怨。
B.詩從對比開始,不離故鄉的鳥兒尚啁啾鳴叫不止,而豆蔻年華的少女隨著悲笳、離別父母、遠嫁萬里之外,就更加依戀不舍了。
C.頷聯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詩人在這里沿用了杜甫詠王昭君的“環佩空歸月夜魂”(《詠懷古跡》)詩意,一個“魂”字,使詩情變得更為深婉。
D.頸聯詩人寓于矛盾現象中的詰問尖銳犀利,自古罕見。議論深切痛快,而又對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聯道:“以詩言之,第一等詩;以議論言之,第一等議論也。”
E.在時間上,這首詩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躍,使詩情波瀾起伏,把讀者的感情之流導入詩人以激情沖擊而成的曲折回蕩的河道中。
7.結合全詩理解,概括這首詩的尾聯表現的思想情感,并指出是如何表現的。(6分)
參考答案
6.AC (A項3分C項2分。)(A項,這首詩在格調上不同于一般灑同情之淚的凄涼挽歌,而啟發人們在深沉的哀怨中進而對這些女子的個人悲劇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們對許多不能遠謀的肉食者的憤慨。是一曲飽蘊憤懣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C項詩人反用了杜甫詠王昭君的“環佩空歸月夜魂”(《詠懷古跡》)詩意,一個魂歸,一個魂不返) )
7.(1)情感:表現對遠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對外茍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滿;感慨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答對兩點即可得2分)
(2)表現手法:作者在尾聯上句直抒胸臆,長嘆一聲,無可奈何之情襲人心懷,行路人到此只能報之以嘆息;下一句以景結情,寫孤魂棲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復一年,這里以無情襯有情,感慨世事滄桑,物是人非,頗有韻致。(4分)
五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①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淥濺濺②。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注】①此詞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縣令期間在無想山消夏時所作。 ②濺濺:流水聲。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時飛來,秋社時飛走。 ④尊,通“樽”,酒杯。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風老鶯雛”三句,寫夏初風物,取景典型,饒有特點,給人成熟飽滿之感。
B.烏鳶樂、溪水喧,作者筆下的景物蘊含活力,呈現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態。
C.“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句是說遍地黃蘆苦竹,仿佛自己像遭貶的柳宗元泛舟九江邊。
D.“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句有暫時拋開個人榮辱,向酒杯中找尋寄托的意味。
E.“歌筵畔”三句,寫在弦歌與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現出渴望歸隱的決絕態度。
6.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這樣寫有何妙處?(6分)
參考答案
5.(5分)CE (C項不是柳宗元,是白居易;E“渴望歸隱的決絕態度”于詩無據)
6.(6分) 手法:比喻(類比)(或托物寄情)。 妙處:將自己比作來往無定、寄人檐下的社燕,傳達出長期宦海漂泊、無從把握自身命運的疲倦感,生動形象,又頗為含蓄。或:借社燕來往無定、寄人檐下等特點,寄托了自己對長期宦海漂泊、無從把握自身命運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頗為含蓄。 (評分標準:本題6分。手法2分;形象特點與作者心緒,各1分;妙處,2分。)
六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云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5.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3分)
6.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5分)
參考答案
5.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來寫的。上闋寫的情景是在日間“漸向溟”時。下闋寫作者難以入眠的情景已經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靜時。
(答出以時間為線索1分,能簡要說明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解析:題干已經提示從兩闕的首句看,而上闋的“漸向暝”和下闕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時間線索。)
6.作者在詞中表達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闋寫作者站在庭院等侯親人的消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闋作者本想借酒澆愁,酒醒之后,卻愁上加愁,于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
(答出心情2分,能簡析表現的,給3分,意思對即可。解析:從上闋的“凄冷”、“無雁影”能看到詩人思念親人卻無音信的凄涼心情,下闋“寂靜”、“孤燈”、“酒醒”、“夜永”看到詩人長夜無眠的孤寂心情。)
* 古詩歌鑒賞模擬試題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①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②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③。注釋:①玉壘,山名。?②西山寇盜,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