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閱讀答案
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
臨江仙
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朱教儒:兩宋之交詞人,洛陽人。此詞約作于金朝滅北宋十四年后,作者避亂南方時。鳳凰城:漢長安城中有丹鳳闕,后因此稱長安為鳳凰城、鳳城。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鳳凰城”原指長安,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鳳凰城破”指“靖康之難”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釵”化用白居易《長恨歌》“釵擘黃金合分鈿”一句,借李、楊的悲劇表達了對統治者享樂誤國的諷刺。
C.“信音稀”是說在南北交兵、形勢險惡的情況下,親人離散音訊難通,把詞中飽受戰難的主人公的慘痛心境更推進了一層。
D.“遼海”“玉關”代指遙遠的地方,而“夢回”“魂斷”寫出了詞人對故鄉的思念和想要回歸故鄉的急切心理。
E.“月解重圓星解聚”用擬人手法,賦予“月”和“星”人的感情色彩,生動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見人歸”形成對比。
2.結尾兩句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什么作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D(B項諷刺之說無中生有;D項“對故鄉的思念和想要回歸故鄉”之說屬于曲解原意,這兩句表現的是對遠在天涯的親人的思念之情。)
2、最后兩句是對全詞感情的總結和深化。這兩句,寫自北宋滅亡后,詞人避亂江南十四年間,年年徒望塞雁歸去而自己卻不能北歸,用人與“雁”的對比,突出了國破家亡之恨。“塞雁”這一典型意象,暗承前文“天涯海角信音稀”,表現親人離散、音信不通的苦悶。“年年看”“一十四番”,突出了時間之久、思念之苦、盼望之切,與前文的“如何不見人歸”照應,使情感更為深切感人。
簡析
靖康之變后十四年(1141),詞人翹首北望,想到故國山河已丟失多年,收復失地又渺渺無期,國仇家恨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下了這首詞。該詞通過描寫戰亂中夫妻失散的痛苦和對重逢的向往,把個人感情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筆調婉轉,格調哀傷,詞情凄苦,寫出了國破家亡的時代悲哀。詞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懷念流落遠方良人的口吻,描寫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臨江仙
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朱教儒:兩宋之交詞人,洛陽人。此詞約作于金朝滅北宋十四年后,作者避亂南方時。鳳凰城:漢長安城中有丹鳳闕,后因此稱長安為鳳凰城、鳳城。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鳳凰城”原指長安,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鳳凰城破”指“靖康之難”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釵”化用白居易《長恨歌》“釵擘黃金合分鈿”一句,借李、楊的悲劇表達了對統治者享樂誤國的諷刺。
C.“信音稀”是說在南北交兵、形勢險惡的情況下,親人離散音訊難通,把詞中飽受戰難的主人公的慘痛心境更推進了一層。
D.“遼海”“玉關”代指遙遠的地方,而“夢回”“魂斷”寫出了詞人對故鄉的思念和想要回歸故鄉的急切心理。
E.“月解重圓星解聚”用擬人手法,賦予“月”和“星”人的感情色彩,生動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見人歸”形成對比。
2.結尾兩句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什么作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D(B項諷刺之說無中生有;D項“對故鄉的思念和想要回歸故鄉”之說屬于曲解原意,這兩句表現的是對遠在天涯的親人的思念之情。)
2、最后兩句是對全詞感情的總結和深化。這兩句,寫自北宋滅亡后,詞人避亂江南十四年間,年年徒望塞雁歸去而自己卻不能北歸,用人與“雁”的對比,突出了國破家亡之恨。“塞雁”這一典型意象,暗承前文“天涯海角信音稀”,表現親人離散、音信不通的苦悶。“年年看”“一十四番”,突出了時間之久、思念之苦、盼望之切,與前文的“如何不見人歸”照應,使情感更為深切感人。
簡析
靖康之變后十四年(1141),詞人翹首北望,想到故國山河已丟失多年,收復失地又渺渺無期,國仇家恨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下了這首詞。該詞通過描寫戰亂中夫妻失散的痛苦和對重逢的向往,把個人感情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筆調婉轉,格調哀傷,詞情凄苦,寫出了國破家亡的時代悲哀。詞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懷念流落遠方良人的口吻,描寫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上一篇:袁宏道《別王百谷》閱讀答案
下一篇:崔道融《秋霽》閱讀答案
* 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臨江仙朱敦儒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朱教儒:兩宋之交詞人,洛陽人。此詞約作于金朝滅北宋十四年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