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送天臺陳庭學序》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馬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虞:憂患             
    B.嗜奇之士恨焉。                    恨:遺憾
    C.越三年,以例自免歸                越:超越
    D.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                逮:及至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然去中州萬里                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
    然視其左右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其志意愈高                    極海之際,合為一家
    其孰能譏之乎                何為其然也
    8.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3分)
    (2)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3分)
    9.簡要指出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陳庭學“其詩益工”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6.C(越:經過,過了)
    7.A(轉折連詞,然而。  B.表目的,來 / 表原因,因為;  C.代詞,他的 / 表反問語 氣,難道;  D.動詞,成為 / 介詞,因為)
    8.(6分)
     (1)不是有文學才能的人即使游覽了也沒有收獲。 (3分。畫線部分各1分)
     (2)這其中的原因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東西嗎?(3分。畫線部分各1分)
    9.(3分)①遍游山水名勝的經歷;②歷史人文精神的滋養;③勤于創作。   (3分。每點1分)


    10.解釋加點的詞(4分)
    (1)顧以學未成而不暇          (2)而予齒益加耄矣
    (3)然吾聞古之賢士              (4)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
    翻譯:
    12.本文也是贈序,作者宋濂當時地位顯赫,但能激勵提拔后生晚輩。請結合節選內容及《送東陽馬生序》,分析一下這些贈序的勸勉能讓后生樂于接受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10.(4分)(1)空閑    (2)更加   (3)聽說   (4)卻(每題1分)
    11.(2分)當我年輕的時候,曾經有出外游歷天下的志愿(前后句各1分)
    12.(3分)①以自身經歷勉勵對方。②尊重對方,態度謙和。(意近即可。1點1分,結合節選內容及《送東陽馬生序》1分)

    參考譯文
    我國西南一帶的山水,只四川境內最為奇特。但那里與中原一帶相距萬里之遙,陸路上有劍閣、棧道之類的險阻;水路上有瞿塘峽、滟滪堆之類的憂慮。騎著馬走,沿路層層竹林遮蔽高山,連續十來天,仰頭看不到山頂;登上高處俯瞰,絕險的山谷有幾萬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驚恐萬狀,肝膽顫抖。水中行船,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濤險惡,漩渦詭異,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馭,偏離航道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飽了江中魚鱉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艱難到這種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財力的人不能前往游歷;不是有文學才能的人,即使游覽了也沒有收獲;不是身壯體強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歡尋奇探勝的人因而心存遺憾。
      天臺陳庭學君,會寫詩。他由中書左司掾,屢次隨從大將北征,頗有功勞,升任四川都指揮司照磨,從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揚雄、司馬相如、諸葛亮等名人住過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爭戰攻取、駐扎戍守的遺跡,詩人文土游覽登臨、飲酒射投、賦文詠詩、歌唱吟嘯的處所,庭學沒有不去游歷觀覽的。他既經游覽,就必定寫詩抒發感受,來記寫那景物時世的變遷。于是他的詩歌愈加精妙。過了三年,庭學依照慣例辭官歸家,在京城和我會遇。他的精神更加飽滿,言談愈發宏壯,志向意趣益加高遠,這大概是因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慚愧,當我年輕的時候,曾經有出外游歷天下的志愿,但是因為學業未成,沒有空閑的時間。到了壯年可以出游時,四面八方戰火紛飛,沒有落腳的地方。及至當今,圣明天子興起,天下安定,遠到海邊,合而成為一家,而我年齡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學君那樣去游歷,還能夠實現嗎?
      不過,我聽說古代的賢士,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原憲等,大都坐守鄉間甘居陋室,蓬蒿雜草遮沒了門戶,但他們的志向意趣卻經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們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萬物的精神力量。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東西嗎?庭學君歸去之后,大概會嘗試探求一番吧?如果有什么新的體會,就請把它告訴給我,我將不僅僅因為庭學曾經游歷川蜀這一點而慚愧了。
    * 送天臺陳庭學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馬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