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近義詞
不可思議的近義詞有:不可名狀,不可捉摸,不堪設想,咄咄怪事,豈有此理,神乎其神,難以想象,不可思議[bù kě sī yì]的解釋:原是佛教用語;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語表達。后形容對事物情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出自:《維摩詰經 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慧遠義記:“不思據心,不議就口,解脫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可名狀
- 拼音: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解釋:
- 名:說出;狀:形容。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 出處:
- 晉 葛洪《神仙記》:“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 2 不可捉摸
- 拼音: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釋:
- 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
- 出處:
-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 3 不堪設想
- 拼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釋:
- 不堪:不能;設想:對未來情況的想象、推測。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 出處:
- 清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內地膏脂,年年如些剝喪,豈堪設想!”
- 4 咄咄怪事
- 拼音: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釋:
- 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5 豈有此理
- 拼音:
- qǐ yǒu cǐ lǐ
- 解釋:
- 豈:哪里。哪里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 出處:
- 《南齊書 虞悰傳》:“郁林廢,悰竊嘆曰:‘王徐遂縛绔廢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 6 神乎其神
- 拼音:
- shén hū qí shén
- 解釋:
- 神:神秘;乎:語氣助詞;表示感嘆;其:那樣。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 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5回:“向日聞得古人有‘袖占一課’之說,真是神乎其神,我只當是神仙所為,凡人不能會的。”
不可思議的反義詞
“不可思議”單字解釋
* 不可思議的近義詞有:不可名狀,不可捉摸,不堪設想,咄咄怪事,豈有此理,神乎其神,難以想象,不可思議[bù kě sī yì]的解釋:原是佛教用語;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語表達。后形容對事物情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