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的近義詞
出生入死的近義詞有:萬死不辭,入死出生,沖鋒陷陣,出入生死,出死入生,南征北戰,歷盡艱險,奮不顧身,殺身出生,殺身致命,粉身碎骨,肝腦涂地,舍生忘死,赴湯蹈火,身經百戰,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sǐ]的解釋: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出自: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出生入死的近義詞詳解
- 1 萬死不辭
- 拼音:
- wàn sǐ bù cí
- 解釋:
- 即使死一萬次也決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辭:推辭。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 2 入死出生
- 拼音:
- rù sǐ chū shēng
- 解釋:
- 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 出處:
- 清·夏燮《中西紀事》第八卷:“某經歷海洋五十年,此身在炮彈中入死出生者數數矣!”
- 3 沖鋒陷陣
- 拼音: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釋:
-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沖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 出處:
- 《北齊書 崔暹傳》:“沖鋒陷陣,大有其人。”
- 4 出入生死
- 拼音:
- chū rù shēng sǐ
- 解釋:
- 出生入死。
- 出處:
- 唐·韓偓《海山記》:“吾常親鋒刃,冒矢石,出入生死,與子同之。”
- 5 出死入生
- 拼音:
- chū sǐ rù shēng
- 解釋:
- 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 出處:
- 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
- 6 南征北戰
- 拼音:
- nán zhēng běi zhàn
- 解釋:
- 征:征伐。轉戰南北;打了許多仗。
- 出處:
- 唐 柳宗元《封建論》:“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 7 奮不顧身
- 拼音: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 奮:振作精神;鼓起干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 8 殺身出生
- 拼音:
- shā shēn chū shēng
- 解釋:
- 出:去,離棄。舍棄生命
- 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茍便于主利于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
- 9 粉身碎骨
- 拼音: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釋:
-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 出處:
-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10 肝腦涂地
- 拼音:
- gān nǎo tú dì
- 解釋:
- 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十七,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
- 11 舍生忘死
- 拼音: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解釋:
- 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棄。
- 出處:
-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說與俺能爭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將。”
- 12 赴湯蹈火
- 拼音: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出處:
-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 13 身經百戰
- 拼音:
- shēn jīng bǎi zhàn
- 解釋:
- 身:親身;百:極言其多;親身經歷過許多戰斗。形容富于實戰經驗;也形容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
- 出處:
- 南北朝 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經一百余戰。”
出生入死的反義詞
“出生入死”單字解釋
* 出生入死的近義詞有:萬死不辭,入死出生,沖鋒陷陣,出入生死,出死入生,南征北戰,歷盡艱險,奮不顧身,殺身出生,殺身致命,粉身碎骨,肝腦涂地,舍生忘死,赴湯蹈火,身經百戰,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sǐ]的解釋: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