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的近義詞
字斟句酌的近義詞有:一字不茍,一目十行,千錘百煉,句斟字酌,咬文嚼字,尋行數墨,惜墨如金,矜句飾字,精益求精,精雕細刻,字斟句酌[zì zhēn jù zhuó]的解釋: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出自: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字斟句酌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字不茍
- 拼音:
- yī zì bù gǒu
- 解釋:
- 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 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罷長吟,一字不茍。”
- 2 一目十行
- 拼音:
-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釋: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出處:
- 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 3 千錘百煉
- 拼音:
- qiān chuí bǎi liàn
- 解釋:
- 錘:用錘子敲打;煉:用火燒煉。比喻經歷多次艱苦斗爭的鍛煉和考驗。也指對文章和作品進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出處:
- 唐 皮日休《劉棗強碑》:“百鍛為字,千煉為句,雖不迫躅太白,亦后來之佳作業。”
- 4 句斟字酌
- 拼音:
- jù zhēn zì zhuó
- 解釋:
- 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 出處: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一卷:“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5 咬文嚼字
- 拼音:
- yǎo wén jiáo zì
- 解釋:
- 指過分推敲字句;或譏諷迂腐不達事物;尋章搞句的人。
- 出處:
- 元 喬吉《小桃紅 贈劉牙兒》曲:“含宮泛微,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 6 尋行數墨
- 拼音:
- xún háng shǔ mò
- 解釋:
- 尋行:一行行地讀;數墨:一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 出處:
- 宋 韓虎《澗泉日記》中卷:“其尋行數墨,又拘拘以論說為學。”
- 7 惜墨如金
- 拼音:
- xī mò rú jīn
- 解釋:
- 惜:愛惜;墨:寫字用的墨。愛惜墨就像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 出處:
- 宋 費樞《釣磯立談》:“李營丘惜墨如金。”
- 8 矜句飾字
- 拼音:
- jīn jù shì zì
- 解釋:
- 矜:慎重;飾:整飾。形容寫文章時字斟句酌,十分慎重
- 出處:
- 清·周亮工《書影》第六卷:“彼以句字為辭,而不知古之所謂辭命辭章者,指其首尾結撰,而通謂之辭,非如今人以矜句飾字為辭也。”
- 9 精益求精
- 拼音: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釋:
-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學術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10 精雕細刻
- 拼音:
- jīng diāo xì kè
- 解釋:
- 精心細致地雕刻。也比喻對文藝創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細。
- 出處:
- 《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字斟句酌的反義詞
“字斟句酌”單字解釋
* 字斟句酌的近義詞有:一字不茍,一目十行,千錘百煉,句斟字酌,咬文嚼字,尋行數墨,惜墨如金,矜句飾字,精益求精,精雕細刻,字斟句酌[zì zhēn jù zhuó]的解釋: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