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酌怎么讀 酌的意思

    “酌”字共有1個讀音: [zhuó]  
    酌
    漢字
    讀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部首 [酉]  酉字旁
    筆畫 總筆畫:10 部外:3
    異體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914C
    其它編碼 五筆:sgqy 倉頡:mwpi 鄭碼:fdrs 四角:17620
    筆順編碼 1253511354
    筆順筆畫 一丨フノフ一一ノフ丶
    筆順名稱 橫 豎 橫折 撇 豎折/豎彎 橫 橫 撇 橫折鉤 點

    酌字的意思

    1.倒酒;喝酒:對酌。自斟自酌。

    2.酒飯:便酌。

    3.考慮;商量:酌加修改。

    酌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huó ㄓㄨㄛˊ

    斟酒:對酌。飲酒宴會:便酌。清酌。考慮,度量:酌辦。酌定。酌情。斟酌。酌加修改。

    英語 serve wine; feast; deliberate

    德語 ansehen, berücksichtigen (V)?,einschenken, trinken (V)

    法語 verser,peser,juger

    酌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zhuó

    〈動〉

    (1) (形聲。從酉( yǒu),從勺,勺亦聲。從“酉”與酒有關。本義:斟酒)

    (2) 同本義 [pour out liquor]

    酌,盛酒行觴也。——《說文》

    尸升,坐取爵酌。——《儀禮·有司徹》。

    酒曰清酌。——《禮記·曲禮》

    縮酌用茅。——《禮記·郊特牲》

    蓋酌之也。——《公羊傳·僖公八年》

    及祭,酌仆。——《周禮·夏官》

    引壺觴以自酌。——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因命酌互舉。——唐· 李朝威《柳毅傳》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歐陽修《賣油翁》

    無多酌我,我乃酒狂。——《漢書·蓋寬饒傳》

    (3) 又如:酌獻(斟酒以獻;酌酒獻客;酌酒祭神);酌羽(酌酒。羽,羽觴之省,代指酒);酌言(酌酒。言,助詞);酌醴(酌酒)

    (4) 飲酒 [drink]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陶潛《歸去來辭》

    (5) 又如:酌別(飲酒告別);酌杯(飲酒);酌魯(飲薄酒);酌霞(比喻飲美酒)

    (6) 斟酌,擇善而行 [weigh and consider]

    酌今昔而減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酌議(斟酌商議);酌責(酌情責罰);酌從(酌情順從);酌古御今(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酌古準今(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酌估(估計);酌度(酌量;度量)

    (8) 舀取 [ladle out]

    以杓酌油瀝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9) 又如:酌飲(挹取流質食物而飲);酌取(挹取,舀取)

    詞性變化

    zhuó

    〈名〉

    (1) 酒的代稱 [wine;liquor]

    折寒梅以為羞兮,灑飛泉以為酌。——鄒智《吊劉忠定公文》

    (2) 又如:酌奠(以酒祭奠);酌焉不竭(比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3) 通“爵”。中國古代的一種酒器 [a wine flagon]

    主人受酌降。——《儀禮·有司徹》

    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楚辭·招魂》

    (4) 又如:酌金饌玉(形容飲食的豪侈講究);酌金饌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極言飲宴的奢侈豪華)

    酌字的辭典解釋

    酌ㄓㄨㄛˊzhuó 動

    斟酒、飲酒。如:「對酌」、「小酌」。《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商量、考慮。如:「酌情」、「商酌」。《左傳·成公六年》:「子為大政,將酌于民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

    酒席、宴會。如:「喜酌」、「敬備菲酌」。《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解中詩》:「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

    酒。如:「清酌」。唐·王勃〈圣泉宴〉詩:「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主之道,以養天下也。」指歌頌武王之詩。本章二句為:「于鑠王師,遵養時晦。」于,音烏,嘆詞。鑠,美盛貌。遵,循、順。時,是、此。晦,昧也,謂商紂。遵養時晦,在時局昏暗不明之際,明哲保身,養精蓄銳,不輕舉妄動,以待成熟的時機。

    康熙字典解釋

    酌【酉集下】【酉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灼。《說文》盛酒行觴也。《詩·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禮·郊特牲》縮酌用茅。《註》酌,猶斟也。酒已泲,則斟之,以實尊彝。《前漢·蓋寬饒傳》無多酌我,我乃酒狂。《班固·西都賦》騰酒車以斟酌。

    又《博雅》酌,漱也。《又》益也。

    又《禮·曲禮》酒曰淸酌。《博雅》淸酌,酒也。

    又取善而行曰酌。《左傳·成六年》子爲大政,將酌於民者也。《註》酌取民心,以爲政。《禮·坊記》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註》酌,猶取也。

    又參酌也。《周語》而後王斟酌焉。《前漢·敘傳》斟酌六經,放易象論。

    又地名。《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註》志屬北海。

    又《正字通》武王樂歌,周頌於鑠王師之篇名。酌,亦省作勺。《禮·內則》十三舞勺。《註》勺與酌同。

    又《集韻》實若切,音杓。挹也。《左傳·成十四年》不內酌飮。《釋文》酌,市略反,亦讀章略反。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酌【卷十四】【酉部】

    盛酒行觴也。從酉勺聲。之若切

    說文解字注

    (酌)盛酒行觴也。盛酒於觶中以飲人曰行觴。投壷云。命酌曰請行觴。觶實曰觴。詩曰。我姑酌彼金罍。取行觴之意曰。泂酌彼行潦。取盛酒之意。從酉。勺聲。形聲包會意。之若切。二部。

    酌字組詞

    酌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酌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