巋然不動的近義詞
巋然不動的近義詞有:傲然屹立,軍令如山,堅不可摧,安如泰山,安如磐石,嵬然不動,巍然不動,穩如泰山,紋絲不動,巋然不動[kuī rán bù dòng]的解釋:高大挺立;難以撼動。出自:西漢 劉安《淮南子 詮言訓》:“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也。”
巋然不動的近義詞詳解
- 1 傲然屹立
- 拼音:
- ào rán yì lì
- 解釋:
- 傲然:堅強不屈的樣子;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形容堅定挺拔;不可動搖。
- 出處:
- 古華《芙蓉鎮》:“抽莖了,長葉了,鐵骨青枝,傲然屹立。”
- 2 軍令如山
- 拼音:
- jūn lìng rú shān
- 解釋:
- 軍事命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云長曰:‘愿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云長便與了軍令狀。”
- 3 堅不可摧
- 拼音:
- jiān bù kě cuī
- 解釋:
- 堅:堅固;摧:摧毀;破壞。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 出處:
- 清 鄭燮《原詩 內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 4 安如泰山
- 拼音:
- ān rú tài shān
- 解釋:
- 安:安穩;泰山:我國著名的高山;在山東省。像泰山一樣穩固;形容事物十分穩固;不可動搖。
- 出處:
- 西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5 安如磐石
- 拼音:
- ān rú pán shí
- 解釋:
- 安;安穩;磐石:厚而重的大石頭。像磐石一樣安穩不動。形容穩固;不可動搖。
- 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 6 嵬然不動
- 拼音:
- wéi rán bù dòng
- 解釋:
- 嵬然:高大的樣子。形容高聳挺立,穩固而不為外力所動
- 出處:
-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
- 7 巍然不動
- 拼音:
- wēi rán bù dòng
- 解釋:
- 巍然:高大的樣子。形容高大堅固,不可動搖
- 出處:
-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
- 8 穩如泰山
- 拼音:
- wěn rú tài shān
- 解釋: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來勢不兩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 9 紋絲不動
- 拼音:
- wén sī bù dòng
- 解釋:
-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改變。紋絲不動
- 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8回:“金蓮坐在床上,紋絲兒不動,把臉兒沉著。”
巋然不動的反義詞
“巋然不動”單字解釋
* 巋然不動的近義詞有:傲然屹立,軍令如山,堅不可摧,安如泰山,安如磐石,嵬然不動,巍然不動,穩如泰山,紋絲不動,巋然不動[kuī rán bù dòng]的解釋:高大挺立;難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