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負義的近義詞
忘恩負義的近義詞有:不知恩義,以怨報德,養老鼠咬布袋,利令智昏,反臉無情,孤恩負義,孤恩負德,忘恩失義,忘恩背義,忘情負義,恩將仇報,數典忘宗,知恩不報,背義負恩,背信棄義,背恩忘義,背恩負義,背槽拋糞,見利忘義,負義忘恩,負德辜恩,負恩忘義,負恩背義,辜恩負義,過河抽板,過河拆橋,違恩負義,鸮鳥生翼,忘恩負義[wàng ēn fù yì]的解釋: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違背;義:情義。出自: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里扶起他來那。”
忘恩負義的近義詞詳解
- 1 以怨報德
- 拼音:
- yǐ yuàn bào dé
- 解釋:
- 怨:仇恨;報:報答;回報;德:恩惠。指忘恩負義;反而加害于人。
- 出處:
- 《國語 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 2 利令智昏
- 拼音:
- lì lìng zhì hūn
- 解釋: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貪圖私利;使人頭腦發昏;甚至失去理智。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 3 反臉無情
- 拼音:
- fān liǎn wú qíng
- 解釋:
- 形容翻臉不認人,不講情誼
- 出處: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但自日俄戰爭結束后,它就反臉無情,和清朝反動政府勾結起來。”
- 4 孤恩負義
- 拼音:
- gū ēn fù yì
- 解釋:
- 背棄恩義。
- 出處:
- 《后漢書·張俊傳》:“臣孤恩負義,自陷重刑,情斷意訖,無所復望。”
- 5 孤恩負德
- 拼音:
- gū ēn fù dé
- 解釋:
- 孤:負。指背棄恩義,忘恩負義
- 出處:
- 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 6 忘恩失義
- 拼音:
- wàng ēn shī yì
- 解釋:
- 猶忘恩負義。
- 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義的人,慢慢地報答你兩個。’”
- 7 忘恩背義
- 拼音:
- wàng ēn bèi yì
- 解釋:
- 猶忘恩負義。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只見蔣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僉大怒,厲聲罵曰:“忘恩背義之賊,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乎!”撥回馬復與魏兵接戰。”
- 8 忘情負義
- 拼音:
- wàng qíng fù yì
- 解釋:
-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情義,做出對不起他的事。
- 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3回:“后來寶玉明白了,舊病復發,常時哭想,并非忘情負義之徒。”
- 9 恩將仇報
- 拼音: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釋:
-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 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 10 背義負恩
- 拼音:
- bèi yù fù ēn
- 解釋:
- 指背棄道義,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 出處:
- 《舊唐書 喬琳傳》:“上以其累經重任,頓虧臣節,自受逆命,頗聞譏諧悖慢之言,背義負恩,固不可舍,命斬之。”
- 11 背信棄義
- 拼音: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 出處:
-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 12 背恩忘義
- 拼音:
- bèi ēn wàng yì
- 解釋:
- 背:背叛。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
- 出處:
- 《晉書 忠義傳序》:“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輕生之士無乏于時。”
- 13 背恩負義
- 拼音:
- bèi ēn fù yì
- 解釋:
- 指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同“背恩忘義”。
- 出處:
- 《陳書 陳寶應傳》:“遂乃背恩負義,各立異圖。”
- 14 背槽拋糞
- 拼音:
- bèi cáo pāo fèn
- 解釋:
- 背:背向。像牲口一樣剛吃完槽里的食就背轉身來拉屎。比喻忘恩負義,以怨報德
- 出處: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 15 見利忘義
- 拼音: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釋:
-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 16 負義忘恩
- 拼音:
- fù yì wàng ēn
- 解釋:
-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 出處: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 17 負德辜恩
- 拼音:
- fù dé gū ēn
- 解釋:
- 辜負了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 出處:
- 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 18 負恩忘義
- 拼音:
- fù ēn wàng yì
- 解釋:
- 見“負恩背義”。
- 出處:
- 元·施惠《幽閨記·虎頭遇舊》:“緊降階,釋縛扶將起,是兄弟負恩忘義。”
- 19 負恩背義
- 拼音:
- fù ēn bèi yì
- 解釋:
-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 出處:
- 《新唐書·列女傳·楊慶妻王氏》:“今負恩背義,自為身謀,可若何?”
- 20 辜恩負義
- 拼音:
- gū ēn fù yì
- 解釋:
- 忘恩負義
- 出處: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覓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負義難容恕,真堪惡。”
- 21 過河拆橋
- 拼音:
- guò hé chāi qiáo
- 解釋:
- 自己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腳踢開。
- 出處: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 22 違恩負義
- 拼音:
- wéi ēn fù yì
- 解釋:
- 違逆自己的恩人,有負其往日情義,使之受到傷害
- 出處:
- 《南齊書·扶南國傳》:“永不恭從,違恩負義,叛主之愆,天不容載。”
- 23 鸮鳥生翼
- 拼音:
- qīng niǎo shēng yì
- 解釋:
- 舊傳鸮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 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蛙神》:“今老幼皆以溫飽,遂如鸮鳥生翼,欲啄母睛邪!”
忘恩負義的反義詞
“忘恩負義”單字解釋
* 忘恩負義的近義詞有:不知恩義,以怨報德,養老鼠咬布袋,利令智昏,反臉無情,孤恩負義,孤恩負德,忘恩失義,忘恩背義,忘情負義,恩將仇報,數典忘宗,知恩不報,背義負恩,背信棄義,背恩忘義,背恩負義,背槽拋糞,見利忘義,負義忘恩,負德辜恩,負恩忘義,負恩背義,辜恩負義,過河抽板,過河拆橋,違恩負義,鸮鳥生翼,忘恩負義[wàng ēn fù yì]的解釋: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違背;義: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