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的近義詞
怒形于色的近義詞有:七竅生煙,大發雷霆,怒不可遏,怒發沖冠,怒容滿面,怒氣沖天,怒火萬丈,怒火中燒,怒目切齒,惱羞成怒,拊膺切齒,老羞成怒,怒形于色[nù xíng yú sè]的解釋: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于臉上。出自:宋 洪邁《夷堅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舉足蹴其二。”
怒形于色的近義詞詳解
- 1 七竅生煙
- 拼音:
-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釋:
- 七竅:指兩耳、兩眼、兩鼻孔和口。形容氣憤至極;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來。
- 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78回:“忽聞此言,嚇得三尺神散,七竅生煙。”
- 2 大發雷霆
- 拼音: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釋:
-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聲。形容大發脾氣;高聲怒斥別人。
- 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 3 怒不可遏
- 拼音:
- nù bù kě è
- 解釋:
- 遏;止住。憤怒得難以抑制。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 4 怒發沖冠
- 拼音: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釋:
-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 5 怒容滿面
- 拼音:
- nù róng mǎn miàn
- 解釋:
- 滿臉怒氣
- 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老殘看剛弼怒容滿面,連聲吆喝,卻有意嘔著他頑,便輕輕的說道:‘你先莫問我是什么人,且讓我說兩句話。’”
- 6 怒氣沖天
- 拼音: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釋:
- 怒氣直沖天際。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 出處:
- 元 楊顯之《瀟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沖天。”
- 7 怒火中燒
- 拼音: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釋:
-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極端憤怒。
- 出處:
- 宋 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 8 怒目切齒
- 拼音: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釋:
-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 出處:
-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 9 惱羞成怒
- 拼音: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于氣惱、羞臊而大怒。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 10 老羞成怒
- 拼音:
- l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 由于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把他參改,拿問在監。”
怒形于色的反義詞
“怒形于色”單字解釋
* 怒形于色的近義詞有:七竅生煙,大發雷霆,怒不可遏,怒發沖冠,怒容滿面,怒氣沖天,怒火萬丈,怒火中燒,怒目切齒,惱羞成怒,拊膺切齒,老羞成怒,怒形于色[nù xíng yú sè]的解釋: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于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