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近義詞
所向披靡的近義詞有:一往無前,兵不血刃,兵強馬壯,勢不可當,勢如破竹,當者披靡,所向無敵,所向皆靡,所向風靡,所當無敵,百戰百勝,節節勝利,長驅直入,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的解釋:風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所向:指風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出自:《梁書 蕭確傳》:“鐘山之役,確苦戰,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所向披靡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往無前
- 拼音:
- yī wǎng wú qián
- 解釋:
- 形容勇猛地、無畏地一直向前進(一往:一直向前進;無前:前面沒有東西能阻擋)。
- 出處:
- 明 孫傳庭《官兵苦戰斬獲疏》:“曹變蛟遵臣指畫,與北兵轉戰沖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無前。”
- 2 兵不血刃
- 拼音:
- bīng bù xuè rèn
- 解釋:
- 兵:兵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血。指未經激烈的流血戰斗就取得了勝利。
- 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 3 兵強馬壯
- 拼音: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解釋:
- 兵力強盛;馬匹肥壯。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斗力。有時也比喻其他的隊伍力量強大。
- 出處:
- 《新五代史 雜傳十三 安重榮傳》:“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 4 勢不可當
- 拼音:
- shì bù kě dāng
- 解釋:
- 當:抵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 出處: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5 勢如破竹
- 拼音: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釋:
- 勢:氣勢;威力;破竹:劈開竹子。氣勢就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了頭幾節;下面各節就順著刀勢分開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無阻擋;節節勝利。
- 出處:
-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
- 6 所向無敵
- 拼音:
- suǒ xiàng wú dí
- 解釋:
- 沒有能敵得住的對手。指誰也抵擋不住。多形容軍威極壯;銳不可當。
- 出處:
- 三國 蜀 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 7 所向皆靡
- 拼音:
- suǒ xiàng jiē mí
- 解釋:
- 見“所向披靡”。
- 出處:
- 《東觀漢記》:“賈復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 8 所向風靡
- 拼音:
- suǒ xiàng fēng mǐ
- 解釋:
- 風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
- 出處:
- 《晉書·王浚傳》:“臣自達巴丘,所向風靡。”
- 9 所當無敵
- 拼音:
- suǒ dāng wú dí
- 解釋:
- 猶言所向無敵。
- 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 10 百戰百勝
- 拼音: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釋:
-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戰;所向無敵。
- 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11 長驅直入
- 拼音:
- cháng qū zhí rù
- 解釋:
- 驅:快跑;長驅:策馬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直入:不停頓地一直向前。軍隊以不可阻擋的威勢快速地進軍。形容進軍迅速而順利。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7回:“自此,盧俊義等無后顧之憂,兵馬長驅直入。”
所向披靡的反義詞
“所向披靡”單字解釋
* 所向披靡的近義詞有:一往無前,兵不血刃,兵強馬壯,勢不可當,勢如破竹,當者披靡,所向無敵,所向皆靡,所向風靡,所當無敵,百戰百勝,節節勝利,長驅直入,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的解釋:風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所向:指風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