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撓腮的近義詞
抓耳撓腮的近義詞有:心急火燎,扒耳搔腮,抓耳搔腮,抓腮挖耳,撾耳撓腮,搓手頓腳,搔頭抓耳,撧耳撓腮,撧耳頓足,爬耳搔腮,頓足搓手,抓耳撓腮[zhuā ěr náo sāi]的解釋:又抓耳朵又搔腮幫子。形容高興焦急等的樣子。(撓、抓:搔)出自: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抓耳撓腮的近義詞詳解
- 1 心急火燎
- 拼音:
- xīn jí huǒ liáo
- 解釋:
- 心里很急;像火在燒。急:焦急。
- 出處:
- 清 吳璿《飛龍全傳》:“那管院的太監,心燎意急,一籌莫展。”
- 2 扒耳搔腮
- 拼音:
- bā ěr sāo sāi
- 解釋:
- 形容焦急而又無可奈何。
- 出處:
- 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還有一個小目的,是在對于以我去年的免官為‘痛快’者,給他一個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 3 抓耳搔腮
- 拼音:
- zhuā ěr sāo sāi
- 解釋:
- 見“抓耳撓腮”。
- 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么?’唐敖聽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 4 抓腮挖耳
- 拼音:
- zhuā sāi wā ěr
- 解釋:
- 形容心里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也形容高興得不知怎么辦為好
- 出處:
- 茅盾《林家鋪子》:“大家喝了一會悶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 5 撾耳撓腮
- 拼音:
- zhuā ěr náo sāi
- 解釋:
- 撾:敲擊。抓抓耳朵,搓搓臉頰。形容窘迫的樣子
- 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那李瓶兒撾耳撓腮,一頭撞在地下,哭的昏過去。”
- 6 搓手頓腳
- 拼音:
- cuō shǒu dùn jiǎo
- 解釋:
- 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 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34回:“縣太爺急的搓手頓腳,叫了簽稿,請了刑名師爺,大家斟酌,想不出一個法子。”
- 7 搔頭抓耳
- 拼音:
- sāo tóu zhuā ěr
- 解釋:
-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態。
- 出處:
-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2回:“兩個搔頭摸耳,沒有法想。”
- 8 撧耳撓腮
- 拼音:
- juē ěr náo sāi
- 解釋:
- 形容焦急無計的樣子
- 出處: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這般撧耳撓腮,可又便怎生。”
- 9 撧耳頓足
- 拼音:
- yǎn ěr dùn zú
- 解釋:
- 用手抓耳,以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
- 出處:
- 宋·王铚《默記》上卷:“張立于屏風后見之,撧耳頓足。”
- 10 爬耳搔腮
- 拼音:
- pá ěr sāo sāi
- 解釋:
- 急切無奈貌。
- 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徐懋庸作序》:“我是和不是東西之流開開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熱刺刺的覺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 11 頓足搓手
- 拼音:
- dùn zú cuō shǒu
- 解釋:
- 著急惋惜的樣子。
- 出處:
- 梁啟超《變法通義·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復頓足搓手。”
抓耳撓腮的反義詞
“抓耳撓腮”單字解釋
* 抓耳撓腮的近義詞有:心急火燎,扒耳搔腮,抓耳搔腮,抓腮挖耳,撾耳撓腮,搓手頓腳,搔頭抓耳,撧耳撓腮,撧耳頓足,爬耳搔腮,頓足搓手,抓耳撓腮[zhuā ěr náo sāi]的解釋:又抓耳朵又搔腮幫子。形容高興焦急等的樣子。(撓、抓: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