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自利的近義詞
自私自利的近義詞有:假公濟私,利欲熏心,唯利是圖,徇情枉法,徇私舞弊,患得患失,損人利己,損公肥私,有我無人,肥水不落外人田,見死不救,貪財好利,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的解釋:只為自己打算;只顧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出自:宋 程頤《二程語錄》:“然要卒歸乎自私自利之規模。”
自私自利的近義詞詳解
- 1 假公濟私
- 拼音:
- jiǎ gōng jì sī
- 解釋:
- 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 出處: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 2 利欲熏心
- 拼音:
- lì yù xūn xīn
- 解釋: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襲。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 出處:
- 宋 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
- 3 唯利是圖
- 拼音: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釋: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4 徇情枉法
- 拼音:
- xùn qíng wǎng fǎ
- 解釋:
- 指曲從私情;歪曲和破壞法律;胡亂斷案。徇:曲從;枉:使歪曲。
- 出處:
- 元 王謦《中書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為徇情枉法之私。”
- 5 徇私舞弊
- 拼音:
- xùn sī wǔ bì
- 解釋:
-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系而弄虛作假;做不合法規的事。徇:依從;舞弊: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 6 患得患失
- 拼音: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 患:憂慮。沒有時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對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 7 損人利己
- 拼音:
- sǔn rén lì jǐ
- 解釋:
- 損害別人;使自己得到好處。利:使得到好處。
- 出處: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做的個上梁不正,只待要損人利己惹人憎。”
- 8 損公肥私
- 拼音:
- sǔn gōng féi sī
- 解釋:
- 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
- 出處:
- 《新華月報》1979年第1期:“在群眾中,有些人損公肥私,無理取鬧。”
- 9 有我無人
- 拼音:
- yǒu wǒ wú rén
- 解釋:
- 極言其自傲而輕視他人。
- 出處: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二回:“[朱溫]到了難星已過,依然趾高氣揚,有我無人。”
- 10 肥水不落外人田
- 拼音:
- féi shuǐ bù luò wài rén tián
- 解釋:
- 肥水:借指好處。指不讓別人得到好處
- 出處:
- 沈從文《一個大王》:“俗話說‘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一排人把步槍上了刺刀,守在門邊,預備給這弁目過不去。”
- 11 見死不救
- 拼音:
- jiàn sǐ bù jiù
- 解釋:
- 見到別人面臨死亡威脅而不去救援。
- 出處:
- 元 關漢卿《救風塵》:“你做的個見死不救,可不羞殺桃園中殺白馬,宰烏牛。”
- 12 貪財好利
- 拼音:
- tān cái hào lì
- 解釋:
- 指貪戀錢財和利益
- 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
自私自利的反義詞
“自私自利”單字解釋
* 自私自利的近義詞有:假公濟私,利欲熏心,唯利是圖,徇情枉法,徇私舞弊,患得患失,損人利己,損公肥私,有我無人,肥水不落外人田,見死不救,貪財好利,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的解釋:只為自己打算;只顧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