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翠生松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翠生松竹”全詩
疊嶂列遠空,雜花間平陸。
閑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覽碑上文,苔侵豈堪讀。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姑孰十詠·陵歊臺》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姑孰十詠·陵歊臺》
望著古臺,俯瞰它高聳入云,遠山巒連綿在天空中,雜花點綴在平原之間。閑云漫入開窗的光線中,野翠在松竹叢中別有生機。想要閱讀墓碑上的銘文,但苔蘚已經侵蝕得無法辨認了。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描繪了古代的陵歊臺景觀。陵歊臺是古代墓地中的一座高臺,李白通過描繪臺上的景物,展現了景色的壯麗與悠遠,以及人們對古代歷史和輝煌過去的追憶。
首先,詩中提到了臺高入云、遠山連巒的景象,形容了古臺的雄偉壯觀。雜花點綴在平原之間,給人一種五彩斑斕的感覺,也象征著歷史的繁榮與多彩。
其次,詩中出現了閑云漫入窗牖和野翠生松竹的描寫,給人一種寧靜和生機勃勃的感覺。閑云是流動的,而野翠表達了大自然的綠色和生命力,與古臺的莊嚴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
最后,詩中表達了對墓碑銘文的遺憾。詩人欲覽碑上文,然而苔蘚的侵蝕使得字跡難以辨認,象征著歷史的消逝和人事的更迭。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古代歷史的敬仰與思考,以及對過去榮光的祈求和反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陵歊臺的景物,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并通過景色的變化和對碑文的描述,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和歷史的變遷。詩人以飽滿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喚起了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反思。
“野翠生松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hú shí yǒng líng xiāo tái
姑孰十詠·陵歊臺
kuàng wàng dēng gǔ tái, tái gāo jí rén mù.
曠望登古臺,臺高極人目。
dié zhàng liè yuǎn kōng, zá huā jiān píng lù.
疊嶂列遠空,雜花間平陸。
xián yún rù chuāng yǒu, yě cuì shēng sōng zhú.
閑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yù lǎn bēi shàng wén, tái qīn qǐ kān dú.
欲覽碑上文,苔侵豈堪讀。
“野翠生松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