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海歸幾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遼海歸幾度”全詩
伏煉九丹成,方隨五云去。
松蘿蔽幽洞,桃杏深隱處。
不知曾化鶴,遼海歸幾度。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姑孰十詠·靈墟山》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姑孰十詠?靈墟山》是唐代李白所作,講述了丁令逝世后,脫下凡俗之衣而踏上仙緣之路。他通過九丹煉化,最終與仙云一同飛離人世。靈墟山上,綠松和茂密的蔓藤遮掩著隱秘的洞穴,桃花和杏花也在深深的隱蔽之處。不知丁令已成為仙鶴,開始在廣闊的遼海上自由飛翔了多少次。
譯文:
丁令辭世人,
拂衣向仙路。
伏煉九丹成,
方隨五云去。
松蘿蔽幽洞,
桃杏深隱處。
不知曾化鶴,
遼海歸幾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出了丁令脫離塵俗、修煉成仙的過程。詩中通過動人的描寫,展示了靈墟山的神秘美麗,以及丁令從凡人走向仙境的奇幻之旅。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物,如松蘿、桃杏和鶴,來增添詩詞的神秘感和浪漫主義色彩。通過詩中的表達,讀者可以感受到修仙之路的艱辛和美好,以及那種追求自由和超凡的理想精神。
詩詞寫的是理想和追求,是一種境界和超凡的心靈旅程。靈墟山是一個象征意義上的修仙之地,表達了李白對于超越物質塵世的向往和追求。靈墟山的自然景色和神秘氛圍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置身仙境的感受。
整首詩以形象細膩、氣勢磅礴的語言,烘托了丁令修仙的奇幻之旅。通過描寫山洞、花草和海洋等自然景物,增強了詩詞的藝術表現力,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魔幻和浪漫的境界。這種浪漫主義的趣味給人一種放松悠閑的感覺,啟發了人們對于追求理想和超脫塵世生活態度的思考。
“遼海歸幾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hú shí yǒng líng xū shān
姑孰十詠·靈墟山
dīng lìng cí shì rén, fú yī xiàng xiān lù.
丁令辭世人,拂衣向仙路。
fú liàn jiǔ dān chéng, fāng suí wǔ yún qù.
伏煉九丹成,方隨五云去。
sōng luó bì yōu dòng, táo xìng shēn yǐn chǔ.
松蘿蔽幽洞,桃杏深隱處。
bù zhī céng huà hè, liáo hǎi guī jǐ dù.
不知曾化鶴,遼海歸幾度。
“遼海歸幾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