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見息群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滅見息群動”全詩
感此瀟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
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
澹然吟高秋,閑臥瞻太清。
蘿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
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秋夕書懷(一作秋日南游書懷)》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夕書懷(一作秋日南游書懷)
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寒聲。
感此瀟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
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
澹然吟高秋,閑臥瞻太清。
蘿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
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中文譯文:
北風吹動海上的候鳥,它們南飛時發出寒冷的聲音。
我感受到了這些瀟湘之客的流浪情懷。
我心中懷揣著滄海和滄洲,幻想著游走在赤城山脈之間。
初次探尋蓬壺的奧秘,頓時感覺天地輕飄飄的。
沉靜地吟唱著這高遠的秋天,悠閑地躺臥著眺望太清。
月亮像是隱藏在藤蘿的簾幕之后,松樹上的霜結成了前庭的屏障。
世間的喧囂已經消失不見,只留下微弱的聲息,追逐細微之物的精妙。
桃花源水永遠流淌,可以保護著我生命的延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李白在秋天思鄉的心情。他借助北風吹動海上的候鳥、南渡時發出的寒冷聲音,來表達自己思念鄉土的情感。他用“瀟湘之客”來指代自己,表達了流浪者的孤獨和無常的境遇。接著,他將自己的思緒延伸到滄海滄洲和赤城山脈,想象自己在那里游蕩,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在探索了蓬壺的奧秘后,他感覺到天地虛無飄渺之感,體會到了世間萬物的輕飄飄。接著,他用悠閑地吟唱和躺臥來表達自己的心境。藤蘿掩蓋的月亮和松樹上結成的霜給人一種寧靜和冷寂的感覺,這一景象象征著世界的靜止與凝固,只有微弱的聲息追尋細膩的事物。最后,他寫道桃花源水永遠流淌,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李白的情感和思緒,表達了思鄉和渴望自由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精細描繪以及對心境的抒發,使整首詩時而恣意而豪放,時而含蓄而沉靜,表現出李白那獨具才華和豪放的個性。
“滅見息群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ī shū huái yī zuò qiū rì nán yóu shū huái
秋夕書懷(一作秋日南游書懷)
běi fēng chuī hǎi yàn, nán dù luò hán shēng.
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寒聲。
gǎn cǐ xiāo xiāng kè, qī qí liú làng qíng.
感此瀟湘客,凄其流浪情。
hǎi huái jié cāng zhōu, xiá xiǎng yóu chì chéng.
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
shǐ tàn péng hú shì, xuán jué tiān dì qīng.
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
dàn rán yín gāo qiū, xián wò zhān tài qīng.
澹然吟高秋,閑臥瞻太清。
luó yuè yǎn kōng mù, sōng shuāng jié qián yíng.
蘿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
miè jiàn xī qún dòng, liè wēi qióng zhì jīng.
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
táo huā yǒu yuán shuǐ, kě yǐ bǎo wú shēng.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滅見息群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一董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