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對此心緬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使人對此心緬邈”全詩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翻譯及注釋
翻譯
當年游三峽時見過巫山,如今看見這幅屏風畫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從前。
我心疑是天邊的巫山十二峰,飛進您家的屏風里邊。
寒松搖曳若有聲,依稀可見的陽臺如有深情。
棉衣瑤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當年的熱戀也是徒然。
小小屏風咫尺千里,青山紅崖如同錦繡燦爛。
琶蒼遠視掩映著荊門,巴水上的行舟歷歷可見。
萬壑間水漫石灘,煙光里草色新鮮。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開,江客聽猿始自哪年?
令人在畫前心胸高遠,我真疑心自己是在夢中遇到了神仙。
注釋
1.元丹丘:李白友人。太白集中有數詩贈與,可參看。坐:同“座”。巫山: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巴山山脈之特起處。巫山屏風,即繪有巫山的屏風。
2.三峽:今四川奉節至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三峽。具體所指,歷代說法不一。今以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
3.巫山:《太平寰宇記》:巫山縣有巫山。盛弘之《荊州記》云:沿峽二十里有新崩灘至巫峽,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舊云:自三峽取蜀,數千里恒是一山,此蓋好大之言也。惟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所謂高山尋云,怒湍流水,絕非人境。神女廟,在峽之岸。
4.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無確指,后世也說法不一。《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縣東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云、棲鳳、登龍、望圣也。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繞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繪者不得不匯為一圖耳。陽臺山,在巫山縣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間。
5.君:指元丹丘。
6.蕭瑟:風聲,多形容秋風。陽臺:宋玉《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懷王夢遇,自言“妾在……陽臺之下”。《文選》劉良注:“陽臺,神自言之,實無有也。”今巫山縣北有陽臺山,蓋因此而名。
7.錦衾:錦制之被。瑤席:用瑤草編織的臥席。瑤草,傳說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靜。《楚辭》:“瑤席兮玉瑱。”王逸注:“瑤玉為席。”湯惠休詩:“錦衾瑤席為誰芳。”
8.楚王神女:《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王夢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是也。后人立神女廟于山下,今謂妙用真人祠。
9.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樣子。
10.咫尺: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此形容距離短。高咫尺,如千里,謂畫有咫尺千里之勢也。見徐安貞《題襄陽圖》注⑤。《南史》:蕭賁善畫,于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11.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巖。均指畫中景物。丹崖:綺麗的崖壁。綺:華美的絲織物。
12.荊門: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歷歷:分明貌。泛:飄流。巴水:當泛指巴地所經之水,非專指巴江。《一統志》:荊門山,在湖廣荊州宜都縣西北五十里大江南,與虎牙相對。《水經注》:巴水出晉昌郡宣漢縣巴嶺山,西南流,歷巴中,經巴城故城南,李嚴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四川通志》:巴江,在重慶府巴縣東北,閬水與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琦謂:詩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經之水而言,不專謂曲折三回之巴江也。
13.潺湲:水流貌。壑:山谷。萬壑分,萬壑分流。《廣韻》:“潺湲,水流貌。”
14.氛氳,盛貌,祥氣也。
15.笑日:向日而笑。發:開放。江客:江行之客。應前“歷歷行舟”此二句詩人對畫發問: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開放?江客聽猿又到哪一年為止?“溪花”、“江客”,均為畫中之景。緬邈:思緒遙遠的樣子。高丘:王琦注:“陽臺山在巫山縣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間。”“疑入高丘夢彩云”,言心生幻境,恍惚進入神話世界。謝靈運詩:“緬邈區中緣。”張銑注:“緬邈,仿佛也。”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創作背景
元丹丘是一位道士,與李白交往很密切。其寫作此詩的時間,當在天寶中期。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賞析
此詩起筆四句,即以真形畫,疑畫為真,寫出乍見巫山屏風時的感受。接下來,“如有聲”、“如有情”,詩人由疑而入迷,竟從畫中聽出有聲,見出有情;可是轉眼間幻覺頓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靜——“何寂寂”,詩人復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來只是一幅畫,并非實景,詩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審美過程并沒有到此為止,詩人進一步對畫面作了仔細觀照,“蒼蒼”以下六句,即隨著詩人視線的轉移,由遠而近,從大到小,有層次地展現出畫面景物。正是在這一凝神觀照的過程中,由于畫面的逼真,使詩人再一次心生幻覺,墜入迷境。把詩人審美過程中上述微妙而復雜的心理感受及其變化,表現得如此真切生動,是本詩最顯著的特色。
此外,詩中對畫面景物的再現,純從實處著筆,但由于它是圍繞詩人的審美心理感受及其變化為中心而展開的,因而既給人歷歷在目之感,又毫無呆板瑣細之嫌,其中所隱含的美妙神話傳說,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內涵,更能激起人們美好的情感聯想。
“使人對此心緬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yuán dān qiū zuò wū shān píng fēng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xī yóu sān xiá jiàn wū shān, jiàn huà wū shān wǎn xiāng sì.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yí shì tiān biān shí èr fēng, fēi rù jūn jiā cǎi píng lǐ.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
hán sōng xiāo sè rú yǒu shēng, yáng tái wēi máng rú yǒu qíng.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jǐn qīn yáo xí hé jì jì, chǔ wáng shén nǚ tú yíng yíng.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gāo zhǐ chǐ, rú qiān lǐ, cuì píng dān yá càn rú qǐ.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綺。
cāng cāng yuǎn shù wéi jīng mén, lì lì xíng zhōu fàn bā shuǐ.
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shuǐ shí chán yuán wàn hè fēn, yān guāng cǎo sè jù fēn yūn.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xī huā xiào rì hé nián fā, jiāng kè tīng yuán jǐ suì wén.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shǐ rén duì cǐ xīn miǎn miǎo, yí rù sōng qiū mèng cǎi yún.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使人對此心緬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