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虛桐影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虛桐影薄”全詩
朝士不能薦,承明空有廬。
窗虛桐影薄,棹冷桂花初。
莫怪無書札,心親跡任疏。
分類:
《寄趙紫芝》潘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趙紫芝》
長安獨跨驢,
一別二年馀。
朝士不能薦,
承明空有廬。
窗虛桐影薄,
棹冷桂花初。
莫怪無書札,
心親跡任疏。
中文譯文:
長安城中我獨自騎著驢,
與你一別已經過去兩年多。
朝中的士人們不能推薦我,
承明皇帝卻空有薦用之廬。
窗戶無門,透進來的桐樹影兒稀薄,
船行在冰冷的湖面上,桂花初開。
不要怪我沒有書信寄給你,
心意親近,寫下的字跡故意疏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潘亥所作,題目是《寄趙紫芝》。全詞以長安城為背景,講述了作者與趙紫芝分別兩年后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作者描述自己獨自騎驢在長安城里行走,表達了自己身處異鄉,與趙紫芝相隔遙遠的感受。接著,作者提到與趙紫芝別離已經過去了兩年多,時間的長短強化了情感的深度。
第三、四句中,作者表達了在朝中的士人們不能為自己推薦的失落,但又提到承明皇帝(宋徽宗)并非沒有賞識之意,只是尚未有行動,形容承明有薦用之廬。這里表達了作者的期待和對皇帝的仰慕。
接下來,作者描寫了自己居住的房間,窗戶虛掩,桐樹的影子稀薄,給人一種蕭條和寂寞的感覺。同樣地,描寫船行在湖面上,形容水面的寒冷和桂花初綻的清新,也可理解為作者內心的冷清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無法給趙紫芝寄書信的無奈,但并不代表心意疏遠,字跡疏漸反而更能表現作者深深的思念和牽掛。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長安城中思念趙紫芝的心情和對于生活的無奈與期望,情感深沉,情景描寫逼真鮮活,給人一種淡雅憂傷的美感。
“窗虛桐影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ào zǐ zhī
寄趙紫芝
cháng ān dú kuà lǘ, yī bié èr nián yú.
長安獨跨驢,一別二年馀。
cháo shì bù néng jiàn, chéng míng kōng yǒu lú.
朝士不能薦,承明空有廬。
chuāng xū tóng yǐng báo, zhào lěng guì huā chū.
窗虛桐影薄,棹冷桂花初。
mò guài wú shū zhá, xīn qīn jī rèn shū.
莫怪無書札,心親跡任疏。
“窗虛桐影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