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曾看紫陌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色曾看紫陌頭”全詩
人情自厭芳華歇,一葉隨風落御溝。
分類:
作者簡介(王繼鵬)

王繼鵬(?―939年8月29日),后改名王昶,閩太宗王延鈞長子,母南漢清遠公主劉德秀,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原封福王。寵妾李春燕本為王延鈞的宮女,王繼鵬與之私通,因此向繼母陳金鳳求助,說服王延鈞將其賜給王繼鵬。閩永和元年(935年),與李仿政變,殺王延鈞,繼位稱帝,封李春燕為賢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再封李春燕為皇后。王繼鵬亦如其父,十分寵信道士陳守元,連政事亦與之商量,興建紫微宮,工程浩大更勝寶皇宮,又因工程繁多而費用不足,因此賣官鬻爵,橫征暴斂。后被拱宸、朱文進等禁軍將領發動兵變所殺。
《批葉翹諫書紙尾》王繼鵬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批葉翹諫書紙尾》
春色曾看紫陌頭,
亂紅飛盡不禁愁。
人情自厭芳華歇,
一葉隨風落御溝。
中文譯文:
曾經看到春日的美景如紫色的大道,
繁花飄落一片讓人情不禁愁緒油然而生。
人們對芳華時代漸漸感到疲倦,
宛如一片葉子隨風飄落進御溝。
詩意:
詩人通過描繪春日的美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時光的向往。然而,繁花終究會凋謝,歲月不待人,人們對于美好的東西也漸漸感到厭倦和疲倦。詩中的一葉隨風落入御溝,象征著人們的才華和夢想可能被現實所淹沒,或者被束縛在狹窄的范圍內。
賞析:
本詩以春色為背景,以描繪繁花凋謝的景象為主線,抒發了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現實的不滿之情。詩人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自己對人情世故和生活壓力的感受,表達了對于逝去的青春和未實現的夢想的感慨和失落。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意境的畫面,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春色曾看紫陌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ī yè qiào jiàn shū zhǐ wěi
批葉翹諫書紙尾
chūn sè céng kàn zǐ mò tóu, luàn hóng fēi jǐn bù jīn chóu.
春色曾看紫陌頭,亂紅飛盡不禁愁。
rén qíng zì yàn fāng huá xiē, yī yè suí fēng luò yù gōu.
人情自厭芳華歇,一葉隨風落御溝。
“春色曾看紫陌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