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抆淚三嘆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抆淚三嘆息”全詩
落落不可合,令人氣填臆。
歸來牧桂州,才人用轉窄。
撫摩日多暇,整整戎事飭。
偏伍聯浮游,坐作親部勒。
異時了劇寇,乃此諸校力。
論兵較利鈍,夫豈謂深識。
牛刀何施宜,功乃在雞肋。
誰知我公心,抆淚三嘆息。
分類:
《挽張南軒先生八首》彭龜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挽張南軒先生八首》
平生中興念,渴飲而饑食。
From a young age, I dreamed of success, but struggled with hunger and thirst.
落落不可合,令人氣填臆。
Experiences and ideals didn't align, causing frustration and despair.
歸來牧桂州,才人用轉窄。
Returning to govern Guizhou, I found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talented individuals.
撫摩日多暇,整整戎事飭。
With plenty of free time, I focused on military affairs.
偏伍聯浮游,坐作親部勒。
I encountered many unreliable companions and was assigned unimportant tasks.
異時了劇寇,乃此諸校力。
When the enemy attacked,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ve efforts.
論兵較利鈍,夫豈謂深識。
In discussions on warfare, I lacked the in-depth knowledge to demonstrate expertise.
牛刀何施宜,功乃在雞肋。
How should a powerful weapon be wielded? Victory was as insignificant as a chicken rib.
誰知我公心,抆淚三嘆息。
Who understands the sorrow in my heart? I shed tears and sighed thrice.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彭龜年挽詞友張南軒的作品,凝結了詩人身世和心情的表達。詩人借自己的經歷,描述了他努力追求事業成功,卻遇到困難和挫折的心路歷程。他感嘆于現實與理想的不協調,自我懷疑和困惑的心境也通過詩中的描寫表露出來。他回到故鄉桂州執政,卻發現才人的機會有限,出現了才華被浪費的情況。詩中通過抒發主人公所面臨的困境和懷才不遇的遺憾情緒,營造了一種對于人生抱負與現實的矛盾體驗。最后,他在對戰爭的討論中發現自己缺乏深入了解,對于利用機遇和實現自己的抱負感到困惑。通過描述人生的苦痛和迷茫,他揭示了人生的辛酸和無奈。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在于其真情實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以自己的身世為背景,表達了一個有抱負的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難。詩中的形象描寫生動而凄涼,通過傳神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整首詩呈現出一種深沉、迷茫而又真摯的情感,引人深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反映了彭龜年在事業上的困境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詩人通過真實而深刻的表達觸動讀者的心靈,使人們在賞誦此詩時產生深深的共鳴。
“抆淚三嘆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zhāng nán xuān xiān shēng bā shǒu
挽張南軒先生八首
píng shēng zhōng xīng niàn, kě yǐn ér jī shí.
平生中興念,渴飲而饑食。
luò luò bù kě hé, lìng rén qì tián yì.
落落不可合,令人氣填臆。
guī lái mù guì zhōu, cái rén yòng zhuǎn zhǎi.
歸來牧桂州,才人用轉窄。
fǔ mó rì duō xiá, zhěng zhěng róng shì chì.
撫摩日多暇,整整戎事飭。
piān wǔ lián fú yóu, zuò zuò qīn bù lēi.
偏伍聯浮游,坐作親部勒。
yì shí le jù kòu, nǎi cǐ zhū xiào lì.
異時了劇寇,乃此諸校力。
lùn bīng jiào lì dùn, fū qǐ wèi shēn shí.
論兵較利鈍,夫豈謂深識。
niú dāo hé shī yí, gōng nǎi zài jī lèi.
牛刀何施宜,功乃在雞肋。
shéi zhī wǒ gōng xīn, wěn lèi sān tàn xī.
誰知我公心,抆淚三嘆息。
“抆淚三嘆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