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未必先王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藏書未必先王事”全詩
藏書未必先王事,好怪惟聞太史探。
洞府閒來何寂寞,龍髯垂處認{上髟下監}鬖。
近巖更剖知章字,謾識奇蹤意自甘。
分類:
作者簡介(錢公輔)
錢公輔(1021~1072),字君倚,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宋代詩人。少從胡翼之學,有名吳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宋詩拾遺》卷四)。歷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誥。英宗即位,謫滁州團練使。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知鄧州,復知制誥,知諫院。熙寧四年(1071),由知江寧府徙知揚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書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禹穴》錢公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原文:
一朵云根壓眾嵐,古傳深坎自天鏨。
藏書未必先王事,好怪惟聞太史探。
洞府閒來何寂寞,龍髯垂處認{上髟下監}鬖。
近巖更剖知章字,謾識奇蹤意自甘。
中文譯文:
一朵云根壓著濃密嵐,深奧的古代歷史像是被天空的鐵匠鍛造出來的。
收藏書籍并不一定與先王的事務有關,奇特的是只有太史能探知其中奧秘。
洞府中常常寂寞無聊,只有在龍須下才能辨認出古代人物名號。
靠近巖石時更能解剖出其中隱藏的章節文字,自愿追尋奇跡的意愿使自己甘心樂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隱居于洞府中的人對古代歷史的追求和向往。詩人通過描寫云根壓眾嵐、深坎自天鍛等形象,表現了古代歷史的龐大和深奧。詩人提到,收藏的書籍可能并不僅僅與先王的事務有關,只有太史(歷史學家)才能真正探知其奧秘。洞府的隱居生活寂寞無聊,只有通過剖析巖石上的章節文字,才能感悟到其中隱藏的奇跡。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歷史的熱愛和追求,在尋找歷史的過程中愿意甘之如飴。
賞析:
這首詩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描寫方式,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歷史的執著和向往。詩中所描述的云根壓眾嵐、深坎自天鍛等景象,給人以壯觀而深邃的感受,將古代歷史與天地之間的關系相結合。詩人通過太史的形象,強調了古代歷史的神秘性和必要性,只有通過歷史學家的探尋,才能揭開其中的奧秘。洞府中的寂寞和對龍須的辨認,展示了詩人在追尋歷史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孤獨和堅持。最后,詩人提到剖析巖石上的章節文字,表達了對探尋歷史的熱情,不畏艱難,甘之如飴。整首詩以渾厚的筆墨和深邃的意境,給人以思索和沉思的空間,引發讀者對歷史的反思和對奇跡追尋的興趣。
“藏書未必先王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xué
禹穴
yī duǒ yún gēn yā zhòng lán, gǔ chuán shēn kǎn zì tiān zàn.
一朵云根壓眾嵐,古傳深坎自天鏨。
cáng shū wèi bì xiān wáng shì, hǎo guài wéi wén tài shǐ tàn.
藏書未必先王事,好怪惟聞太史探。
dòng fǔ xián lái hé jì mò, lóng rán chuí chù rèn shàng biāo xià jiān sān.
洞府閒來何寂寞,龍髯垂處認{上髟下監}鬖。
jìn yán gèng pōu zhī zhāng zì, mán shí qí zōng yì zì gān.
近巖更剖知章字,謾識奇蹤意自甘。
“藏書未必先王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