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途窮且未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阮籍途窮且未還”全詩
日落孤城金鐸振,草深荒塚石人閒。
庾郎賦就元無味,阮籍途窮且未還。
江左風流半摧謝,白頭猶自繞鄉關。
分類:
《雜詩》錢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
青春躍馬兩山間,
溪柳巖花動客顏。
日落孤城金鐸振,
草深荒塚石人閒。
庾郎賦就元無味,
阮籍途窮且未還。
江左風流半摧謝,
白頭猶自繞鄉關。
中文譯文:
青春躍馬于兩山之間,
溪水柳樹與巖上的花朵在客人的顏面上動蕩。
太陽下山時,孤城中的金鐘振動,
茂盛的草叢中,廢棄的墓地上靜靜躺著石人。
庾郎創作的賦文已經失去了當初的味道,
阮籍的漫游還沒有結束。
江南的風景和人物紛紛逝去,
即便白發蒼蒼,仍然圍繞著故鄉關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命運的對比,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江南文化的懷念之情。
首先,詩人以江南豐美的自然景色為背景,描繪了青春躍馬的場景。騎馬奔馳的青春意象與自然山水交融,展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詩的第二聯轉折出現,描繪了日落時孤城深處金鐘的悲慘景象,以及被荒草覆蓋的墓地上的石像。這一景象象征著一切輝煌的落幕和人世的無常,與第一聯的青春意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的第三聯中,作者描繪了庾郎和阮籍兩位文人。庾郎創作的賦文已失去當初的味道,阮籍的漫游仍未結束。這里體現了士人逐名利而失去初衷的無奈和迷茫,以及人生成長和經歷的變化。
最后,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對江南的懷念之情。江南的文化和人物被描繪為風流而悲壯,白發蒼蒼的作者仍在鄉關周圍流連,對家鄉的眷戀無法割舍。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線索,通過描繪青年和江南文化的興起與衰敗,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故鄉的眷戀。詩情雄渾而深沉,寄托了作者對于江南文化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思念。
“阮籍途窮且未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雜詩
qīng chūn yuè mǎ liǎng shān jiān, xī liǔ yán huā dòng kè yán.
青春躍馬兩山間,溪柳巖花動客顏。
rì luò gū chéng jīn duó zhèn, cǎo shēn huāng zhǒng shí rén xián.
日落孤城金鐸振,草深荒塚石人閒。
yǔ láng fù jiù yuán wú wèi, ruǎn jí tú qióng qiě wèi hái.
庾郎賦就元無味,阮籍途窮且未還。
jiāng zuǒ fēng liú bàn cuī xiè, bái tóu yóu zì rào xiāng guān.
江左風流半摧謝,白頭猶自繞鄉關。
“阮籍途窮且未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