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應無俗客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門靜應無俗客過”全詩
柴扉寂寂掩蒼苔,書院蕭蕭倚修竹。
閒云滿塹白日長,咿唔朝暮聲瑯瑯。
蕓窗紙破漏月影,石硯水滿涵天光。
風塵頻動遍丘壑,此處怡然有真樂。
門靜應無俗客過,茅深不怕秋風惡。
高人有才濟當路,會見徵賢日三顧。
愧我飄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處。
分類:
《稠山茅屋》饒魯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稠山茅屋
亂山堆翠如削玉,
中有幽人結茅屋。
柴扉寂寂掩蒼苔,
書院蕭蕭倚修竹。
閒云滿塹白日長,
咿唔朝暮聲瑯瑯。
蕓窗紙破漏月影,
石硯水滿涵天光。
風塵頻動遍丘壑,
此處怡然有真樂。
門靜應無俗客過,
茅深不怕秋風惡。
高人有才濟當路,
會見徵賢日三顧。
愧我飄蓬石洞人,
茅屋青山在何處。
中文譯文:
茂密的山上,堆滿了嫩綠的樹木,宛如削成的玉石,
其中有一位隱居的人建了一座茅屋。
柴門靜悄悄地掩上,草苔爬滿了屋子,
書院里靜悄悄的,只倚著一叢青竹。
空中的白云浩蕩,陽光照在水渠上很長時間,
晨昏之間傳來瑯瑯的聲音。
破損的窗紙透出月光的倩影,
石硯里的水充滿了天空的光芒。
風吹起塵土,掃過了整個山嶺,
這里的人卻寧靜愉悅,享有真正的樂趣。
門靜靜地,應該沒有俗客經過,
茅屋深處不懼怕秋風的兇猛。
有才華的高人肯定會來的,濟世救人正當時,
會見到有才德的人必定經歷三次邀請。
我是一個飄蕩漂泊的石洞人,
茅屋青山如今在何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山中的茅屋,在世俗紛擾中隱居的幽人的生活。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茅屋的寧靜和樸素,以及與自然的親近。詩中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寫,如亂山堆翠、修竹青蒼等,以突出茅屋的孤寂和與自然的融合。
詩人通過描述柴門、書院、窗紙、石硯等細節,營造了茅屋的靜謐氛圍。茅屋內外的寧靜與清幽形成鮮明對比,也表達了隱居者遠離塵世、追求內心寧靜的心態。詩人以“高人有才濟當路,會見徵賢日三顧”表達了自己愧疚的心情,認為自己與那些有才華的人相比較,顯得自己不夠優秀,有點無地自容。
整首詩的意境表現了詩人的孤獨與迷茫,他看似徘徊在人群之外,與繁華和世俗相隔。茅屋青山的凄涼和迷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疑問和不安。通過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于塵世繁華的失望,以及對于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幸福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茅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紛擾的逃離和對于內心安寧的追求,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自身的自我懷疑和不滿。詩意深刻,意境優美,給人以思索和共鳴。
“門靜應無俗客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shān máo wū
稠山茅屋
luàn shān duī cuì rú xuē yù, zhōng yǒu yōu rén jié máo wū.
亂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結茅屋。
chái fēi jì jì yǎn cāng tái, shū yuàn xiāo xiāo yǐ xiū zhú.
柴扉寂寂掩蒼苔,書院蕭蕭倚修竹。
xián yún mǎn qiàn bái rì zhǎng, yī wú zhāo mù shēng láng láng.
閒云滿塹白日長,咿唔朝暮聲瑯瑯。
yún chuāng zhǐ pò lòu yuè yǐng, shí yàn shuǐ mǎn hán tiān guāng.
蕓窗紙破漏月影,石硯水滿涵天光。
fēng chén pín dòng biàn qiū hè, cǐ chù yí rán yǒu zhēn lè.
風塵頻動遍丘壑,此處怡然有真樂。
mén jìng yīng wú sú kè guò, máo shēn bù pà qiū fēng è.
門靜應無俗客過,茅深不怕秋風惡。
gāo rén yǒu cái jì dāng lù, huì jiàn zhēng xián rì sān gù.
高人有才濟當路,會見徵賢日三顧。
kuì wǒ piāo péng shí dòng rén, máo wū qīng shān zài hé chǔ.
愧我飄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處。
“門靜應無俗客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