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壇曾見漢樓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壇曾見漢樓臺”全詩
神石肯穿秦斧鑿,古壇曾見漢樓臺。
秋山風雨銀河下,月夜笙簫玉佩來。
山自青青泉自潔,百年蹤跡幾蒼苔。
分類:
《游大滌山》上官辰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游大滌山
山蟠鰲足云千丈,
溪折羊腸路九回。
神石肯穿秦斧鑿,
古壇曾見漢樓臺。
秋山風雨銀河下,
月夜笙簫玉佩來。
山自青青泉自潔,
百年蹤跡幾蒼苔。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覽大滌山的景色和感受。山巒重重,高聳入云,云氣千丈之高;溪流蜿蜒曲折,像羊腸一樣盤旋回轉。神奇的石頭能夠擋住秦朝的斧頭,表達了山石的堅固和古老。古代的壇臺都見證過歷史,曾經在這座山上存在過。秋天山上風雨交加,銀河在空中閃爍。夜晚的月色下,笙簫的聲音和玉佩的聲響飄蕩在山間。這座山自然景色優美,清泉自身潔凈,幾百年過去了,留下的痕跡幾乎被苔蘚所覆蓋。
賞析:
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描繪山水的壯麗景色和自然的清新之美,表達了自己游覽大滌山的感受。詩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和象征意義的描寫,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與古老。作者借用了山巒高聳入云的描述,配以如羊腸般蜿蜒的溪流,形象刻畫了山水的壯麗和曲折。同時,神奇的石頭和古代的壇臺都具有象征意義,代表著山中隱藏的歷史和神秘力量。最后,作者通過描繪秋天山上的風雨和夜晚的月色,呈現出山中的靈性和寧靜之美。整首詩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呈現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古壇曾見漢樓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dà dí shān
游大滌山
shān pán áo zú yún qiān zhàng, xī zhé yáng cháng lù jiǔ huí.
山蟠鰲足云千丈,溪折羊腸路九回。
shén shí kěn chuān qín fǔ záo, gǔ tán céng jiàn hàn lóu tái.
神石肯穿秦斧鑿,古壇曾見漢樓臺。
qiū shān fēng yǔ yín hé xià, yuè yè shēng xiāo yù pèi lái.
秋山風雨銀河下,月夜笙簫玉佩來。
shān zì qīng qīng quán zì jié, bǎi nián zōng jī jǐ cāng tái.
山自青青泉自潔,百年蹤跡幾蒼苔。
“古壇曾見漢樓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