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為袁人雪謗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為袁人雪謗聲”全詩
分類:
《無訟堂詩》沈昭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無訟堂詩》是中國宋代詩人沈昭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為袁人雪謗聲,
長恐雷吐不虛名,
眾皆自駕擁選義,
我獨求宵引良明。
瑯瑯內學不以高,
箴刑外典無以當。
他年披拂若相見,
怕道閱人長不明。
詩意:
這首詩詞是沈昭遠對自己的思考和感慨的表達。他希望能洗雪替自己被人誹謗的名聲,然而他又擔心自己的聲望不夠名動一時,無法消除別人的指責。他看到周圍人很多都行動自由,爭相追求名望和地位,而自己卻追求了解道義。他認為內在的學問和修養無法與外在法令相比,導致無法使人信服。他擔心將來會被人認為智識短淺,思考不夠明晰。
賞析:
《無訟堂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關于名望和道義的思考。詩中通過對比自己的情況和周圍人的行為,呈現了詩人獨特的價值觀和對知識與道德的重視。這首詩詞以探討人性、社會與道德的關系為中心,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價值的疑慮和不安。
詩中的“袁人雪謗聲”意指詩人自己想要洗雪被人誹謗的名聲,表現了詩人對他人的指責和批評的回應。而“雷吐不虛名”則展示了詩人對自己名望不夠有影響力的擔憂。
詩人提到“眾皆自駕擁選義”,意指周圍人紛紛追求權勢地位,爭相擁護外在的正統倫理觀念。而詩人自己卻堅持內在的學問修養,認為真正重要的是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品質。這種內省式的價值觀使詩人與周圍環境產生了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最后兩句“他年披拂若相見,怕道閱人長不明”表達了詩人的擔心,他擔心將來會被人認為智識短淺,思考不夠明晰,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價值觀的反思,呈現了詩人對時間的獨特見解。詩中的對比和反問,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倫理和個體自身發展的思考,同時也折射出宋代社會的一些問題。
“欲為袁人雪謗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sòng táng shī
無訟堂詩
yù wèi yuán rén xuě bàng shēng.
欲為袁人雪謗聲。
“欲為袁人雪謗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