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西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日西沈”全詩
貍奴白牯卻知有,頭上安頭。
白日西沈,黃河北流。
推倒門前案山子,從教坐地看揚州。
分類:
《偈頌五十一首》釋大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五十一首》是由宋代佛教僧侶釋大觀所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世諸佛不知有,
覆水難收。
貍奴白牯卻知有,
頭上安頭。
白日西沈,
黃河北流。
推倒門前案山子,
從教坐地看揚州。
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詩中的“三世諸佛不知有,覆水難收”表達了佛教中有關無我,無常的思想,暗示了人生中的遺憾和無法回頭的事實。作者通過比喻覆水不收,強調人生的不可逆轉和無法挽回的現實。
而“貍奴白牯卻知有,頭上安頭”則以動物的形象來比喻,強調思想、智慧的重要性。這里的“貍奴白牯”指代智慧的象征,而“頭上安頭”則暗指人應該及時行動并通過思考和智慧解決問題。
接下來的兩句“白日西沈,黃河北流”則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這些變化象征著世事無常,時間的流逝。人們應該面對河水的奔流和太陽的西下,順應自然法則。
最后兩句“推倒門前案山子,從教坐地看揚州”則刻畫了作者的境地和看法。案山子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地方,將其推倒可見作者對物質的超越,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從地上坐著看揚州,則突顯了佛教僧侶的超凡脫俗和超越塵世的態度。
總而言之,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喻和象征的運用,以及對人生無常和超越塵世的思考,表現了佛教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同時,它也強調了智慧、思考和超脫的重要性。
“白日西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wǔ shí yī shǒu
偈頌五十一首
sān shì zhū fú bù zhī yǒu, fù shuǐ nán shōu.
三世諸佛不知有,覆水難收。
lí nú bái gǔ què zhī yǒu, tóu shàng ān tóu.
貍奴白牯卻知有,頭上安頭。
bái rì xī shěn, huáng hé běi liú.
白日西沈,黃河北流。
tuī dǎo mén qián àn shān zǐ, cóng jiào zuò dì kàn yáng zhōu.
推倒門前案山子,從教坐地看揚州。
“白日西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