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際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后際斷”全詩
前后際斷,今亦無住。
倒騎佛殿出三門,卻把三門掛露柱。
分類:
《頌古二十一首》釋鼎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釋鼎需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一種境界,表達了禪宗的解脫和超越人世的精神追求。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離開荒野的廣袤無垠,不如不離。
過去和現在都是無邊無際,如今也無法停下。
倒騎在佛殿前三扇大門,又將三扇門掛在懸空的柱子上。
詩意:
這首詩以禪宗的思想為背景,通過表達一種超越世俗和物質的境界,強調了解脫和擺脫束縛的重要性。詩人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厭倦,認為在茫茫的世界中漂泊和追逐無意義,與其如此不如不離開。他認為過去和現在都是過渡的狀態,永遠沒有真正的停留,所以他選擇了超脫的生活方式。
賞析:
《頌古二十一首》充滿了禪宗的哲理和詩性。詩人通過描繪荒野廣袤無垠的景象,暗示了世間的無邊無際和輪回的循環。他認為在這個無邊無際的世界中追尋和追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時間的延續中,過去與現在都只是過渡,沒有真正的停留。在這個背景下,詩人選擇了擺脫世俗束縛的生活方式。他倒騎在佛殿前的三扇大門之前,將這三扇門掛在懸空的柱子上,象征性地表示他不再受到物質和世俗的束縛,追求超脫和解脫的境界。
整首詩流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意境,詩人對于世間的繁華和追求都持一種冷漠和超然的態度。通過象征性的意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和解脫的渴望,強調了超脫塵世的重要性。詩詞言簡意深,具有禪宗的哲學感。
“前后際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ǔ èr shí yī shǒu
頌古二十一首
fú sāi xū kōng, bù rú bù qù.
畐塞虛空,不如不去。
qián hòu jì duàn, jīn yì wú zhù.
前后際斷,今亦無住。
dào qí fó diàn chū sān mén, què bǎ sān mén guà lù zhù.
倒騎佛殿出三門,卻把三門掛露柱。
“前后際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