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皆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海皆通”全詩
怒氣云攫霧,妙應難窮。
霈然洪霔,四海皆通。
五谷結實,萬物歸功。
鼓腹謳歌忘世事,太陽依舊海門東。
分類:
《偈頌四十一首》釋普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拄杖子,化為龍。
怒氣云攫霧,妙應難窮。
霈然洪霔,四海皆通。
五谷結實,萬物歸功。
鼓腹謳歌忘世事,太陽依舊海門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釋普寧創作的一首偈頌,表達了佛教的智悲,謳歌了自然界的奇妙與宏偉。
詩中的“拄杖子,化為龍”可理解為以座杖為法杖,從凡夫到佛子的修行過程,象征著智慧的開悟。杖子化為龍也象征著智慧的威嚴和力量。
“怒氣云攫霧,妙應難窮”描述了智慧的能力,它的妙應是無窮的,可以罩住云霧。
“霈然洪霔,四海皆通”,表達了智慧積聚到了高度,使得世界所涵蓋的范圍廣闊無邊。這里的“洪霔”即大雨,形容智慧的無盡。
“五谷結實,萬物歸功”,描繪了智慧所帶來的豐裕和人類的幸福。五谷結實指的是農作物豐收,萬物歸功則強調了智慧的積極作用。
最后兩句“鼓腹謳歌忘世事,太陽依舊海門東”傳達了修行者對世俗事務的超越與解脫。鼓腹謳歌是指快樂地歌唱,忘卻塵世的瑣碎煩憂,太陽依舊海門東則反映了日月如常,時光不息的自然法則,凸顯了佛教對于永恒之道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佛教智慧的無邊妙用和對修行者的指導。通過描述智慧的能力和積極影響,詩人鼓勵人們追求智慧的光明與力量,超越塵世的紛擾,回歸自然的本真。
“四海皆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sì shí yī shǒu
偈頌四十一首
zhǔ zhàng zǐ, huà wéi lóng.
拄杖子,化為龍。
nù qì yún jué wù, miào yīng nán qióng.
怒氣云攫霧,妙應難窮。
pèi rán hóng zhù, sì hǎi jiē tōng.
霈然洪霔,四海皆通。
wǔ gǔ jiē shi, wàn wù guī gōng.
五谷結實,萬物歸功。
gǔ fù ōu gē wàng shì shì, tài yáng yī jiù hǎi mén dōng.
鼓腹謳歌忘世事,太陽依舊海門東。
“四海皆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