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二三四五”全詩
竇八布衫穿,禾山解打鼓。
分類:
《頌古三十一首》釋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三十一首》是一首作者不祥的詩詞。作者釋玿是宋代的一位佛教僧侶,他在這首詩中通過簡潔而凝練的句子,描繪了一個簡單的場景,并運用象征性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
詩的中文譯文大致是:庭前有一顆柏樹,有一二三四五個四季輪回。竇八穿著粗布衫,禾山上鳴響著鼓聲。
整首詩以庭前柏樹子為線索,講述了一系列的場景,包括數字、人物和動作。詩的中心思想是表達生命的無常和變幻。柏樹代表生命的經歷和成長,一到五象征著恒常的變化和輪回,人物竇八和禾山上的鼓聲則展示了生活的瑣碎與律動。
這首詩詞的詩意在于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詩人用簡短的詞句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態與變化,通過數字的變化和人物的形象,折射出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變遷。詩中的柏樹象征著生命的經驗和成長,一到五則體現了恒常的變化和輪回。而竇八穿著布衫和禾山上的鼓聲,則代表著日常生活的瑣碎和律動。整首詩雖然簡短,但含義深遠,讓人們在日常瑣碎的事物中,思考人生的無常和變化。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寥寥數詞和簡短的句子,展示了生活的輪回和世間的無常。詩人用最簡單的場景,寓意了人生的變化與無常。這種簡約而深遠的修辭手法,給人以啟示和思考的空間。詩中所描繪的景象雖然平凡,但卻能使人思考和感悟生命的變遷和人生的哲理。這種表達方式與佛家的思維方式相契合,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直抵人心,引發人們對生活本質的思考。這首詩在形式上簡練明快,寓意深刻,是一首令人回味無窮的佳作。
“一二三四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ǔ sān shí yī shǒu
頌古三十一首
tíng qián bǎi shù zǐ, yī èr sān sì wǔ.
庭前柏樹子,一二三四五。
dòu bā bù shān chuān, hé shān jiě dǎ gǔ.
竇八布衫穿,禾山解打鼓。
“一二三四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