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路少雙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僻路少雙鱗”全詩
明霞送孤鶩,僻路少雙鱗。
天近易得雨,洞深無早春。
山祗認來客,曾是洞中真。
分類:
《寶積寺小雨》釋文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寶積寺小雨》
老木垂紺發,野花翻曲塵。
明霞送孤鶩,僻路少雙鱗。
天近易得雨,洞深無早春。
山祗認來客,曾是洞中真。
詩意:
這首詩詞以寶積寺的小雨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對人世間虛妄的深思。作者通過描繪老木垂下青灰色的發,野花在行人經過時因風而傾斜的景象,淡然表達了歲月流轉、世事無常的主題。明亮的霞光映著一只獨自遷徙的孤雁,寂寞的小路上很少見到閃爍的魚鱗,展現了孤寂和荒涼的意境。作者還表達了雨水近在眼前,無需過多等待,而山洞深處卻沒有春天的早期跡象,突顯了來去如風的變幻與不可捉摸的自然之道。山神只認迷途的游客,曾經執迷于山洞之中的真實經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出自然景象,配以深態和禪機,展示了宋代佛家思想的獨特魅力。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準確觀察和細微描繪,例如老木垂下的灰發和野花因風而傾斜,展現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世事無常的深思。同時,通過明亮的霞光映照孤雁和寂寞的小路上很少的魚鱗,表達了孤寂和荒涼的意象,使讀者感受到生命中的孤獨和無常。最后,詩人利用自然景觀的變化,暗喻人生的起伏和無常。通過山神只能認出迷途的來客這一表述,傳達了人們對自然之道的探尋和追求,以及對自我認知和尋求真理的迷茫和苦悶。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精煉的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歲月流轉和世事無常的主題,以及人們對自然之道的迷茫和尋求真理的苦悶,是一首充滿禪悟和哲理意味的杰作。
“僻路少雙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o jī sì xiǎo yǔ
寶積寺小雨
lǎo mù chuí gàn fā, yě huā fān qū chén.
老木垂紺發,野花翻曲塵。
míng xiá sòng gū wù, pì lù shǎo shuāng lín.
明霞送孤鶩,僻路少雙鱗。
tiān jìn yì dé yǔ, dòng shēn wú zǎo chūn.
天近易得雨,洞深無早春。
shān zhī rèn lái kè, céng shì dòng zhōng zhēn.
山祗認來客,曾是洞中真。
“僻路少雙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