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為浮來海莫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為浮來海莫沈”全詩
梵僧親指耆阇路,帝女歸傳達磨心。
地控好峰排萬仞,澗馀流水落千尋。
靈蹤斷處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轉深。
分類:
《浮槎山》釋用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浮槎山》
山為浮來海莫沈,
蕭梁曾此布黃金。
梵僧親指耆阇路,
帝女歸傳達磨心。
地控好峰排萬仞,
澗行流水落千尋。
靈蹤斷處人何在,
日夕云霞望轉深。
詩詞的中文譯文:
山是浮木草木漂浮在海上無法沉沒,
在蕭梁之時曾在此處撒下黃金。
梵僧親自指示著耆阇路,
帝女返回傳達著磨心之道。
地勢控制著峰巒,這些崇山峻嶺排列數萬丈,
溪水如細線般一千尺垂落。
靈蹤消失之處人們何以在,
日夜之間云霞在天空中逐漸轉深。
詩意和賞析:
《浮槎山》是宋代佛家高僧釋用孫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人運用山與海的隱喻,表達了生命的無常和變幻的主題。詩中的山象征人類的一生,而海象征世俗的紛擾,山是浮來海莫沉,暗示著人生中的起伏和浮沉。詩中的蕭梁曾于此地布黃金,表達了生命的寶貴和無價,黃金暗示著精神財富和內心的光輝。梵僧指引耆阇路,帝女傳達磨心之道,意味著智慧和心靈的修行。
詩詞中山的地勢控制著峰巒,溪水如細線一般垂落,給人展示出大自然的壯觀和無窮的力量。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靈蹤斷處人何在,意味著在生命的追求中,所追求的真正價值在哪里。日夜之間云霞逐漸轉深,暗示了人生的變幻和世事的無常。
整首詩意境清新而深遠,意境隱晦但引人深思。通過對山和海的描繪,探討了生命的本質和存在的意義。詩人運用精練的語言,通過山水景物的描繪,傳遞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使讀者被引領進入一個思考人生和宇宙的空靈世界。
“山為浮來海莫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chá shān
浮槎山
shān wèi fú lái hǎi mò shěn, xiāo liáng céng cǐ bù huáng jīn.
山為浮來海莫沈,蕭梁曾此布黃金。
fàn sēng qīn zhǐ qí dū lù, dì nǚ guī chuán dá mó xīn.
梵僧親指耆阇路,帝女歸傳達磨心。
dì kòng hǎo fēng pái wàn rèn, jiàn yú liú shuǐ luò qiān xún.
地控好峰排萬仞,澗馀流水落千尋。
líng zōng duàn chù rén hé zài, rì xī yún xiá wàng zhuǎn shēn.
靈蹤斷處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轉深。
“山為浮來海莫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