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丹陽王氣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昨丹陽王氣銷”全詩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分類:
《京口懷古二首》釋仲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京口懷古二首》是宋代釋仲殊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對京口(今南京)古時的興亡變遷的懷古之情表達了對時光荏苒、人事如夢的感慨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京口(古稱京師、京邑)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古城興亡、歲月流轉的深深思索。
首兩句“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描繪了丹陽王朝的隕落,讓豪侈繁華盡化作塵囂。這暗示著一代王朝的興盛與衰敗,也呈現了時光的流轉無常。
接下來兩句“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傳頌著宗唐之世的榮光不再,即使年老的人們仍能憶起晉朝的輝煌。這一句表達了父老輩的記憶中充滿了中國歷史中較為繁榮的一段時間。
再看前兩句“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描述了長時間流傳的京口的民間文化,無論歲月如何更迭,吟唱者變了,吹簫者變了,但是詩人依舊嗅到了源遠流長的文化氣息。這一句表達了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延續。
最后兩句“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以自然景物來對比興亡事。青山作為永恒存在的象征,與人事興亡無關。只有垂柳與海潮一起,是瞬息萬變的。這句表達了人事興衰的短暫,與宏大的自然相比,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中文譯文:
曾經的丹陽王朝繁華消散,都已化作了塵囂。往日的美好時光已不復存在,父老仍能傳頌晉朝的壯麗。在萬歲樓旁,誰曾吟唱過月光;在千秋橋上,則是人們自己吹奏著簫。青山無關興亡變遷之事,只有垂柳與海潮作伴相隨。
這首詩詞凝聚著釋仲殊對京口古城歷史的思念,通過對興亡變遷的描繪、對古城文化風貌的揭示,表達了對人事如夢、時光匆匆的感慨之情。同時,以自然景物對比人事興衰的方式,表達了人類事務的短暫無常與大自然恒久不變的對比,讓人感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
“一昨丹陽王氣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kǒu huái gǔ èr shǒu
京口懷古二首
yī zuó dān yáng wáng qì xiāo, jǐn jiāng háo chǐ xiè chén xiāo.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yì guān bù fù zōng táng dài, fù lǎo yóu néng dào jìn cháo.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wàn suì lóu biān shuí chàng yuè, qiān qiū qiáo shàng zì chuī xiāo.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qīng shān bù yǔ xīng wáng shì, zhǐ gòng chuí yáng bàn hǎi cháo.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一昨丹陽王氣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