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蹤跡處莫藏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沒蹤跡處莫藏身”全詩
十五日已后,沒蹤跡處莫藏身。
正當十五日,布袋頭開,全身顯露。
不憐鵝護雪,且喜{左蟲右葛}入冰。
分類:
《偈三十五首》釋祖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三十五首》是宋代釋祖珍所作。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五日之前,我藏身處無蹤跡。
十五日之后,無蹤跡之地不可藏身。
此正是十五日,布袋被打開,全身顯露。
并不可憐鵝鳥護雪,反而喜歡蛇蟲葛草進入冰中。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時間和現象的描繪,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詩中十五日之前與十五日之后對應著生死、存在與消亡之間的不同狀態。在十五日之前,作者意味著隱藏自己,沒有蹤跡,暗示了躲避俗世的動蕩和繁雜。而在十五日之后,讓個人蹤跡無處隱藏,暗示人無法逃避自然,無論如何努力,終將無法逃避死亡的命運。正當十五日,布袋頭開,全身顯露,象征著對真實狀態的直面和勇敢表達自己。不憐鵝護雪,且喜蛇蟲葛草入冰,表達了對生與死、對自然界各種生命形式的均等看待和欣然接受。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哲理深意的場景,通過自然界的變化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借助十五日這一特定的時間段,表達了對生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布袋的開啟象征著真實的面貌顯露,對世間的幻相有了更深的洞察,提醒人們要正視真實的自我。作者以對待生命的一種平等態度,不憐惜鵝鳥為自身保護雪中而努力,反而欣喜蛇蟲和葛草能進入冰中,表達了對自然界各種生命形式的欣賞和尊重。這種對生命的平等態度,對自然界的深入理解,在短短的幾句中抒發了一種對世間萬象、生死輪回的洞悉和信仰。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索。同時也體現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脫塵世、不執著的態度,以及對生命的珍視和平等。
“沒蹤跡處莫藏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ān shí wǔ shǒu
偈三十五首
shí wǔ rì yǐ qián, cáng shēn chǔ méi zōng jī.
十五日已前,藏身處沒蹤跡。
shí wǔ rì yǐ hòu, méi zōng jī chù mò cáng shēn.
十五日已后,沒蹤跡處莫藏身。
zhèng dāng shí wǔ rì, bù dài tóu kāi,
正當十五日,布袋頭開,
quán shēn xiǎn lù.
全身顯露。
bù lián é hù xuě,
不憐鵝護雪,
qiě xǐ zuǒ chóng yòu gé rù bīng.
且喜{左蟲右葛}入冰。
“沒蹤跡處莫藏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