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鐘首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參鐘首奠”全詩
太玉躬奉,參鐘首奠。
簠簋聿升,犧牲遞薦。
昭事颙若,存存以伣。
《明皇祀圜丘樂章·肅和》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皇祀圜丘樂章·肅和》是唐代的一首詩詞,作者不詳。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止奏潛聆,登儀宿囀。
太玉躬奉,參鐘首奠。
簠簋聿升,犧牲遞薦。
昭事颙若,存存以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皇祀圜丘樂章的場景。詩人描述了音樂的停奏和隱約的聽覺感受,同時也描繪了參與祭祀的儀式和祭品的獻上。整首詩詞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氛圍,顯示了祭祀儀式的莊重和敬意。
賞析:
《明皇祀圜丘樂章·肅和》是一首以描寫祭祀儀式為主題的詩詞,通過音樂和祭品的描繪,表現了古代帝王對神靈的敬畏和虔誠。詩中的停奏和潛聆,使人感受到一種肅穆的氛圍,仿佛置身于祭祀的場景之中。太玉躬奉、參鐘首奠,描述了帝王親自參與祭祀的場景,展現了其對神靈的敬仰之心。簠簋聿升、犧牲遞薦,描繪了祭品的獻上過程,顯示了對神靈的敬意和供奉的虔誠。最后兩句“昭事颙若,存存以伣”,表達了帝王對祭祀事務的重視和真誠,以及對神靈的虔敬。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祭祀儀式的細節,展示了唐代皇帝對神靈的崇敬和虔誠。詩人運用簡潔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祭祀儀式的莊嚴和莊重。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詩意和文化內涵,展示了古代帝王的禮儀之美,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神靈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參鐘首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huáng sì yuán qiū yuè zhāng sù hé
明皇祀圜丘樂章·肅和
zhǐ zòu qián líng, dēng yí sù zhuàn.
止奏潛聆,登儀宿囀。
tài yù gōng fèng, cān zhōng shǒu diàn.
太玉躬奉,參鐘首奠。
fǔ guǐ yù shēng, xī shēng dì jiàn.
簠簋聿升,犧牲遞薦。
zhāo shì yóng ruò, cún cún yǐ xiàn.
昭事颙若,存存以伣。
“參鐘首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