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解洗枝頭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涼解洗枝頭露”全詩
法境常清五十里,妙蓮今現幾千重。
清涼解洗枝頭露,變更能飛缽底龍。
平日舊游今復到,蒼崖邃谷抱長松。
分類:
《送僧歸護國寺》王化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歸護國寺》是一首宋代的詩歌,作者是王化基。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送別僧人歸到護國寺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僧侶的描寫,表達出深深的詩意和情感。
詩歌的中文譯文:
巋然傍勢浙江東,
高聳山峰靠近浙江東部,
不羨金庭第一峰。
不羨那位寺廟中的最高頂峰。
法境常清五十里,
僧侶身入禪定的境地常常清明,
妙蓮今現幾千重。
如今妙蓮花兒盛開,數不盡其美。
清涼解洗枝頭露,
清涼的露水洗凈樹枝,
變更能飛缽底龍。
卻是會變幻的龍飛舞在缽底中。
平日舊游今復到,
往日的旅游如今又來到,
蒼崖邃谷抱長松。
青翠懸崖深谷多長松。
這首詩的詩意和賞析:
《送僧歸護國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僧侶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僧人修行的贊美和向往。詩歌中的浙江東部的山峰高聳入云,展現出壯觀的景色。作者不羨金庭第一峰,表達自己不為他人名利所動,只向往僧人修行中的妙境。
“法境常清五十里”表達僧人修行境地常常清明,將修行者心中的法界與真實的自然景色相連。描繪了妙蓮花兒的盛開,表達了修行者內心的美好和超脫。
最后,詩人通過描寫清涼的露水洗凈樹枝,以及變幻的龍飛舞在缽底,表現出修行者內心的清涼和變化的境界。“平日舊游今復到,蒼崖邃谷抱長松”揭示了詩人往日旅游的回憶和對長松樹的描寫,進一步表達了對僧人修行之道的向往和景仰。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僧人的修行,將自然與人的境界相結合,抒發出對修行者的羨慕和向往,以及對清凈自在之境的追求。
“清涼解洗枝頭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hù guó sì
送僧歸護國寺
kuī rán bàng shì zhè jiāng dōng, bù xiàn jīn tíng dì yī fēng.
巋然傍勢浙江東,不羨金庭第一峰。
fǎ jìng cháng qīng wǔ shí lǐ, miào lián jīn xiàn jǐ qiān zhòng.
法境常清五十里,妙蓮今現幾千重。
qīng liáng jiě xǐ zhī tóu lù, biàn gēng néng fēi bō dǐ lóng.
清涼解洗枝頭露,變更能飛缽底龍。
píng rì jiù yóu jīn fù dào, cāng yá suì gǔ bào cháng sōng.
平日舊游今復到,蒼崖邃谷抱長松。
“清涼解洗枝頭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