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個明堂是集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左個明堂是集英”全詩
餕餕款聽鈞天奏,疑是吾伊雅頌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庭)
王庭(1079~1171) 北宋末南宋初詩人。字民瞻。安福(今屬江西)人。政和八年(1118)進士。為衡州茶陵縣(今屬湖南)丞。棄官隱居盧溪(今屬湖南),自號盧溪真逸。紹興十九年(1149)因詩得禍,被貶。二十五年秦檜死,不久得歸。孝宗即位,授國子監主簿,后轉直敷文閣。王庭的學生楊萬里說他的詩率直(《盧溪先生文集序》)。紹興八年(1138),胡銓因得罪秦檜,被貶,王庭不畏權勢,勉勵胡銓“男子要為天下奇”(《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后又寄詩,贊揚胡銓“百煉不屈剛為腸”(《胡邦衡移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韻》),于是得禍。他同情農民,在《寅陂行》中,率直地把老農的話記下來,揭露朝廷興修農田水利乃“虛名”。他久居農村,有不少清新的作品。不過也有一些詩作模仿黃庭堅格調,承襲他的詩句,缺乏創造。他的文和詞在當時也頗有名氣。
《明堂侍祠十絕》王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堂侍祠十絕》
左個明堂是集英,
鵠袍曾此接文明。
餕餕款聽鈞天奏,
疑是吾伊雅頌聲。
此詩的中文譯文:
左邊是明堂,聚集了英才,
鵠袍曾經在這里接待文明。
莊重而莊嚴,恭敬地傾聽著天上的鐘鼓樂器,
這使人懷疑是否是吾伊所歌頌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明堂的侍祠儀式。明堂是中國古代帝王舉行祭祀儀式和舉辦慶典的重要場所。詩人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明堂的敬仰和對文明的向往。
明堂是集英才之地,象征著國家的強大和繁榮。詩人提到鵠袍,即明堂的內臣,他曾在這里接待文明。這暗示了明堂作為文明的象征,承載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
詩中使用了“餕餕款”來形容聽到的鈞天奏,形象地描繪出莊重的氛圍。詩人在聽到鐘鼓樂器的聲音時產生了疑問,它是否是吾伊所歌頌的聲音。吾伊是古代音樂家,他的音樂被認為是雅樂的代表。
整首詩以優雅的語言,表達了對文明的向往和對古代廟堂儀式的贊美。詩人通過描繪明堂的莊嚴和美好,表達了對國家繁榮和文明的憧憬,以及對古代音樂文化的推崇。
“左個明堂是集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táng shì cí shí jué
明堂侍祠十絕
zuǒ gè míng táng shì jí yīng, gǔ páo céng cǐ jiē wén míng.
左個明堂是集英,鵠袍曾此接文明。
jùn jùn kuǎn tīng jūn tiān zòu, yí shì wú yī yǎ sòng shēng.
餕餕款聽鈞天奏,疑是吾伊雅頌聲。
“左個明堂是集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