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不動嬰潮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山不動嬰潮怒”全詩
孤山不動嬰潮怒,容艇飛來說路長。
檻外煙云如出沒,坐中頃刻變炎涼。
裴回頓覺塵纓絆,一曲滄浪酬月光。
分類:
《浮遠堂》吳漢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浮遠堂》
天險東南限此江,
支分暨水北為陽。
孤山不動嬰潮怒,
容艇飛來說路長。
檻外煙云如出沒,
坐中頃刻變炎涼。
裴回頓覺塵纓絆,
一曲滄浪酬月光。
譯文:
這里是東南的天險,這條江將北面的支流與南面的主流分隔開。
巍峨的孤山巋然不動,與湍急的潮水互不相干,容身的船只飛快地說著路途的遙遠。
遠離堤岸的煙云若隱若現,坐在船中,頃刻之間從寒冷變為酷熱。
行船空轉回旋,使人感到纓絆般的車馬塵土,唯有一曲詩歌以滄浪之浩渺回饋皎潔的月光。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江南山水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與追求情感的內心體驗。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與人情的對比,表現出山水之美和人與自然的關系。
作者通過描述江水的支流與主流的分隔、孤山的巍然不動等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恢弘,表達了對自然奇跡的贊嘆。同時,作者將自己坐在船中觀賞風景的情景,與煮茗的人和觀月之人進行了對比,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江南山水的壯麗與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與追求情感的內心體驗。作者運用了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給人以美的享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景物的獨特感悟。
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也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種獨特的韻味。通過對比江水的浩大與孤山的巍然不動,作者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恢弘。同時,通過對比人各自的活動,如烹茶和觀月,與大自然相呼應,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
整首詩以江南山水為背景,運用富有想象力和對比手法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美之情,體現了宋代詩人以自然景物為主題創作的藝術追求。
“孤山不動嬰潮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yuǎn táng
浮遠堂
tiān xiǎn dōng nán xiàn cǐ jiāng, zhī fēn jì shuǐ běi wèi yáng.
天險東南限此江,支分暨水北為陽。
gū shān bù dòng yīng cháo nù, róng tǐng fēi lái shuō lù cháng.
孤山不動嬰潮怒,容艇飛來說路長。
kǎn wài yān yún rú chū mò, zuò zhōng qǐng kè biàn yán liáng.
檻外煙云如出沒,坐中頃刻變炎涼。
péi huí dùn jué chén yīng bàn, yī qǔ cāng láng chóu yuè guāng.
裴回頓覺塵纓絆,一曲滄浪酬月光。
“孤山不動嬰潮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