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怎么讀 潮的意思

漢字 | 潮 |
---|---|
讀音 |
|
注音 | ㄔㄠˊ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2 |
異體字 | 朝 濤 ?? |
字形結構 | 左中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F6E |
其它編碼 | 五筆:ifje 倉頡:ejjb 鄭碼:veeq 四角:37120 |
筆順編碼 | 441122511123511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フ一一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橫 豎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撇 橫折鉤 橫 橫 |
潮字的意思
1.潮汐,也指潮水:早潮。海潮。漲潮。退潮。
2.比喻像潮水那樣有漲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潮。心潮。思潮。學潮。熱潮。
3.潮濕:受潮。返潮。背陰的房間有點兒潮。
4.成色低劣:潮銀。潮金。
5.技術不高:手藝潮。
6.指廣東潮州:潮劇。潮繡。
7.姓。
潮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潮
cháo ㄔㄠˊ
海水因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時漲落的現象:潮水。潮汐。漲潮。落潮。潮汛。潮流。潮涌。像潮水那樣洶涌起伏的:思潮。熱潮。新潮。潮紅。潮熱。心潮澎湃。濕:潮氣。返潮。潮濕。方言,技術不高:手藝潮。英語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法語 marée,mouvement,courant,humide
潮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潮 cháo
〈名〉
(1) (形聲。從水,朝聲。本義:海水的漲落)
(2) 同本義 [tide]
潮,水朝宗于海。——《說文》
牛女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學記卷六水》
有江盜百艘,張幟乘潮,闌入內地。——清· 邵長蘅《閻典史傳》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規模的社會變動或運動發展的起伏形勢 [tidal current;social upsurge]。如:風潮;工潮;學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氣溫變化或持續一段時間的炎熱或寒冷的天氣 [wave]。如:寒潮;熱潮
(6) 微濕,潮氣 [damp]。如:防潮;回潮;潮潤;火柴受潮了
詞性變化
◎ 潮 cháo
〈動〉
兩頰透出 [be suffused with]。如:潮面([某種氣色]涌上面部);潮紅
◎ 潮 cháo
〈形〉
(1) 〈方〉∶成色不足、質量低劣 [low]。如:潮銀(回過爐或成色不好的銀子);潮金
(2) 技術不高的 [inferior]。如:手藝潮
潮字的辭典解釋
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響而定時漲落的現象。如:「潮汐」、「潮起潮落」。
像潮水般洶涌起伏的形勢。如:「思潮」、「學潮」。
形微濕。《紅樓夢·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這個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該回去歇息歇息了。」
技藝不高或物質的成色低劣。如:「他的手藝潮。」《紅樓夢·第一○五回》:「潮銀五千二百兩。赤金五十兩。」
康熙字典解釋
潮【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馳遙切,??音晁。《說文》水朝宗於海。《王充·論衡》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爲潮。《初學記》水朝夕而至曰潮。《皇極經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隨月消長,早曰潮,晚曰汐。
又州名。《廣輿記》本南海揭陽地,隋曰潮州,唐曰潮陽,明爲潮州府。
又伺潮,雞名。《述異記》伺潮雞,潮水上則鳴。
又望潮,魚名,出臺州臨海縣。《說文》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