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叔向罷登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知叔向罷登堂”全詩
欲效然明略陳語,那知叔向罷登堂。
毗壇不試新分竹,霅水空瞻舊茇棠。
天不憖遺何太早,忍看埋玉向高岡。
分類:
《挽薛艮齋二首》徐嘉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薛艮齋二首
宦游將適鄭公鄉,
眾說膺門氣味長。
欲效然明略陳語,
那知叔向罷登堂。
毗壇不試新分竹,
霅水空瞻舊茇棠。
天不憖遺何太早,
忍看埋玉向高岡。
中文譯文:
送別薛艮齋(一)
我即將前去鄭公的鄉里游歷,
眾人說我具備接受門第文化熏陶的氣質。
我想讓自己具備然明略陳述言辭的技巧,
沒想到薛艮齋早已離開官場。
他不再試圖評判新的文學作品,
站在霅水邊眺望已經沒有青春的茇棠。
天空不憐惜留下的是什么,
只能忍受看著他埋下了寶玉向高岡去。
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徐嘉言的作品,題為《挽薛艮齋二首》,共兩首。這篇詩寫出了詩人對薛艮齋的思念和對自己未來宦海生涯的期望。
詩人將自己即將離開朝廷,前往鄭公的鄉里來游歷的情景描繪出來,暗示了自己要效仿鄭公膺門的氣質,追求清明明略。然而,詩人卻沒能預料到,薛艮齋早已從政離別了官場,讓人感到感嘆。
接下來,詩人以“毗壇”和“霅水”這兩個地名為意象,暗指自己的前途。毗壇是神明祭祀的地方,代表著文化底蘊;而霅水是古代稻田之名,代表著詩人對舊有文化的眷念。薛艮齋不再試圖評判新的文學作品,詩人心中對自己的期望漸漸落空,望著已經沒了年輕的茇棠,忍不住感慨。
最后兩句“天不念遺何太早,忍看埋玉向高岡”,詩人表示天意并不憐惜,不論留下的是什么寶玉,已經埋葬到高岡之處,暗喻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未能實現。
整首詩寥寥數語,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未來的期盼和對薛艮齋的思念,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意象的運用,深化了詩人的情感,形象地展示了宦海人士的迷茫和無奈。
“那知叔向罷登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xuē gěn zhāi èr shǒu
挽薛艮齋二首
huàn yóu jiāng shì zhèng gōng xiāng, zhòng shuō yīng mén qì wèi zhǎng.
宦游將適鄭公鄉,眾說膺門氣味長。
yù xiào rán míng lüè chén yǔ, nǎ zhī shū xiàng bà dēng táng.
欲效然明略陳語,那知叔向罷登堂。
pí tán bù shì xīn fēn zhú, zhà shuǐ kōng zhān jiù bá táng.
毗壇不試新分竹,霅水空瞻舊茇棠。
tiān bù yìn yí hé tài zǎo, rěn kàn mái yù xiàng gāo gāng.
天不憖遺何太早,忍看埋玉向高岡。
“那知叔向罷登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