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樹秋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枝樹秋月”全詩
夙昔嘗許人,鏡成人已沒。
如冰結圓器,類璧無絲發。
形影終不臨,清光殊不歇。
一感平生言,松枝樹秋月。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感鏡》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鏡》是韋應物創作的一首唐代詩歌。該詩通過鑄鏡的過程來表達人生的瞬息和無常。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鑄鏡廣陵市,菱花匣中發。
在廣陵城市里鑄成鏡子,鏡子放在菱花的匣子里。
夙昔嘗許人,鏡成人已沒。
曾經承諾給別人一面鏡子,但那人已經離去。
如冰結圓器,類璧無絲發。
像冰結成圓形容器一般,完整而無瑕疵。
形影終不臨,清光殊不歇。
形狀和影子永遠沒有交融的機會,明亮的光芒也從未停息。
一感平生言,松枝樹秋月。
這一感悟是我一生的言說,就像松樹上的秋月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鑄鏡的過程描寫了人生的無常和瞬息。作者通過對鏡子的描述,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思考。鑄鏡是一個象征,象征著人們在人生中所留下的瞬息之物。鏡子宛如人的形象的投射,與人相伴一生,但卻不能觸摸。鑄成的鏡子,既有完整的形狀,也有明亮的光芒,但它所映照的人卻再也看不到。這種對人生無常的描繪,借景抒發了作者對于生命流逝和歲月變遷的深切感受。
詩中的最后兩句“一感平生言,松枝樹秋月。”追求人生的真諦,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索和追求。松樹是堅韌不拔的象征,秋月則代表了人生的智慧和光芒。作者將自己的感悟與松樹和秋月相比,表達了對生命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深切思考。
《感鏡》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藝術的象征手法,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瞬息的感慨,寓意深遠。這首詩在寫景的同時,更注重了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松枝樹秋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jìng
感鏡
zhù jìng guǎng líng shì, líng huā xiá zhōng fā.
鑄鏡廣陵市,菱花匣中發。
sù xī cháng xǔ rén, jìng chéng rén yǐ méi.
夙昔嘗許人,鏡成人已沒。
rú bīng jié yuán qì, lèi bì wú sī fā.
如冰結圓器,類璧無絲發。
xíng yǐng zhōng bù lín, qīng guāng shū bù xiē.
形影終不臨,清光殊不歇。
yī gǎn píng shēng yán, sōng zhī shù qiū yuè.
一感平生言,松枝樹秋月。
“松枝樹秋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