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安石位巖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山安石位巖巖”全詩
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歡不凡。
分類:
《聽箏堂》楊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箏堂》是楊備的一首宋代詩詞。詩中以描寫一場琴樂表演的場景為主題,通過描述音樂的美妙和聽眾的歡樂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雁柱鸞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巖巖。
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歡不凡。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雁柱:形如雁翼的琴柱
鸞弦:美妙悠揚的琴弦
十:表示琴弦的數量
有三:共計有十三根琴弦
南山:傳統的造琴材料之一
安石:指數據琴制作中的另一種材料
位巖巖:安放在堅硬的石座上
逡巡:沿著琴弦徐徐推進
奏罷:演奏結束
金滕:古代一種舒緩悠揚的琴曲
曲:音樂曲調
堂上:指演奏的地方
沾襟:指沾濕了衣襟
歡不凡:非常歡樂非同尋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具體的事物和活潑的意象描述了一場琴樂表演的情景。詩中南山安石位巖巖的描寫,將琴的制作和材質與音樂的美妙聯系起來,凸顯了琴曲的獨特之處。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歡不凡的句子,則生動地描繪了琴曲的余音裊裊,意境悠遠。整首詩把握了節奏感和音樂的情感,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通過描寫琴曲引發的歡樂,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傳遞出一種以音樂為媒介的交流和共享美的心境。詩中所表達的是對藝術的推崇和對生活的熱愛,使人們感受到音樂之美,忘卻塵俗之煩惱。
這首詩詞通過將琴樂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將琴曲的韻律美和情感美完美地結合起來,既展示了詩人對音樂的熱愛,也啟發讀者去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寧靜。
“南山安石位巖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zhēng táng
聽箏堂
yàn zhù luán xián shí yǒu sān, nán shān ān shí wèi yán yán.
雁柱鸞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巖巖。
qūn xún zòu bà jīn téng qū, táng shàng zhān jīn huān bù fán.
逡巡奏罷金滕曲,堂上沾襟歡不凡。
“南山安石位巖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五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