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成霹靂飛上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恐成霹靂飛上天”全詩
沉沉青脊鱗甲滿,蛟龍無足蛇尾斷,忽欲飛動中有靈。
豪士得之敵國寶,仇家舉意半夜鳴。
小兒女子不可近,龍蛇變化此中隱。
夏云奔走雷闐闐,恐成霹靂飛上天。
分類:
作者簡介(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古劍行》韋應物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古劍行》
千年埋于土中的兩刃鐵,
土蝕不能侵蝕金屬光輝。
厚重的青脊鱗甲上滿是歲月痕跡,
蛟龍雖無足,蛇尾卻也斷裂,
在這沉沉中,它忽然欲飛動,透露了一股靈動之感。
英勇的士人在敵國得到了它,將之當做國寶珍藏。
而仇敵察覺到了這消息,在半夜鳴響了戰鼓。
小兒和女子不可靠近這件寶物,
它內蘊著龍蛇般的變幻。
夏季的云朵疾馳雷聲滾滾,
擔心它會凝結成閃電,沖上天空。
詩意:這首詩描述了一把古劍的形象與象征意義。這把劍鋒利堅固,歷經千年埋于土中,卻并未受到腐蝕,仍然閃耀著金屬的光輝。劍身上布滿了青脊鱗甲,給人一種厚重和滄桑的感覺。盡管如此,這把古劍忽然之間仿佛要飛動起來,透露出一種靈動之氣。這把劍被一位英勇的士人得到,并被作為寶物珍藏起來,令敵人起了侵略之念,半夜鳴鼓以示敵意。然而,這把劍并不適合小孩和女子接近,因為它蘊含著變幻多樣的力量。最后,詩人描述了夏季的景象,云朵飛速穿梭,雷聲隆隆,暗示著這把劍可能會凝結成閃電,沖上天空。
賞析:這首詩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古劍的形象和象征意義。劍被描述為堅固不凡,歷經千年也未被腐蝕的金屬寶物,與此同時,它又呈現出一種靈動之感,給人以想象和遐想的空間。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將古劍與士人、敵人以及自然界的夏季景象相聯系,表達了劍作為權力、榮耀和力量的象征,在歷史和戰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整首詩色彩鮮明,意象生動,展現出唐代詩人獨特的筆墨功夫。
“恐成霹靂飛上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jiàn xíng
古劍行
qiān nián tǔ zhōng liǎng rèn tiě, tǔ shí bù rù jīn xīng miè.
千年土中兩刃鐵,土蝕不入金星滅。
chén chén qīng jí lín jiǎ mǎn,
沉沉青脊鱗甲滿,
jiāo lóng wú zú shé wěi duàn, hū yù fēi dòng zhōng yǒu líng.
蛟龍無足蛇尾斷,忽欲飛動中有靈。
háo shì dé zhī dí guó bǎo,
豪士得之敵國寶,
chóu jiā jǔ yì bàn yè míng.
仇家舉意半夜鳴。
xiǎo ér nǚ zǐ bù kě jìn, lóng shé biàn huà cǐ zhōng yǐn.
小兒女子不可近,龍蛇變化此中隱。
xià yún bēn zǒu léi tián tián, kǒng chéng pī lì fēi shàng tiān.
夏云奔走雷闐闐,恐成霹靂飛上天。
“恐成霹靂飛上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