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淡墨留蒼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襄公淡墨留蒼壁”全詩
孤鶴叫云聲自遠,懶龍慳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蒼壁,太史高風拂翠嵐。
百尺財前清絕地,道人先我著茅庵。
分類:
《龍隱庵》張自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隱庵》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自明。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山山北北山南,
一洞只分路口三。
孤鶴叫云聲自遠,
懶龍慳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蒼壁,
太史高風拂翠嵐。
百尺財前清絕地,
道人先我著茅庵。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名為“龍隱庵”的寺廟,位于南山山脈的北部和南部之間。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展示了山中的寧靜和幽雅之美。描繪了孤鶴高唳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懶散的龍享受雨水的滋潤而熟睡。詩人提到了襄公(指古代名士襄陽公)在蒼壁上留下了淡淡的墨跡,太史(指古代官員太史公)的高尚風采掃過翠嵐山,這些歷史人物和跡象增添了庵內的文化氛圍。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是這座茅庵的第一位居住者,這可以理解為他在向讀者展示自己的歸隱之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文化的描繪,展現了山中寺廟的寧靜和榮耀。南山山脈的北部和南部交匯的地方有一座庵院,其中只有三條小路分別通往不同的出口。詩中的孤鶴和懶龍象征著自然界中的孤獨和安逸,給人以寧靜的感覺。襄公和太史的提及則將歷史與庵院聯系在一起,凸顯了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最后,詩人以自己是這座茅庵的第一居住者作結,表達了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山中庵院的景物和歷史背景,通過對自然和文化元素的交融,給人以寧靜、清幽和遠離塵囂的感受。它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山水田園的畫面,同時也傳遞了作者追求隱逸生活和向往自然山水的情感。
“襄公淡墨留蒼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yǐn ān
龍隱庵
nán shān shān běi běi shān nán, yī dòng zhǐ fēn lù kǒu sān.
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只分路口三。
gū hè jiào yún shēng zì yuǎn, lǎn lóng qiān yǔ shuì fāng hān.
孤鶴叫云聲自遠,懶龍慳雨睡方酣。
xiāng gōng dàn mò liú cāng bì, tài shǐ gāo fēng fú cuì lán.
襄公淡墨留蒼壁,太史高風拂翠嵐。
bǎi chǐ cái qián qīng jué dì, dào rén xiān wǒ zhe máo ān.
百尺財前清絕地,道人先我著茅庵。
“襄公淡墨留蒼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