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鵲橋傳七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古鵲橋傳七日”全詩
無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訪斗牛。
自古鵲橋傳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
金輪待欲長無缺,玉斧仍須妙手修。
分類:
《水月洞》張自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月洞》是宋代張自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癸水江頭石似浮,
銀河影里月如鉤。
無人弄杵看蟾兔,
有客乘槎訪斗牛。
自古鵲橋傳七日,
何年桂子落三秋。
金輪待欲長無缺,
玉斧仍須妙手修。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神秘的地方——水月洞。詩人用生動的意象描繪了江邊的一塊石頭似乎漂浮在水面上,而在銀河的倒影下,月亮彎曲如鉤。詩中提到了觀賞兔子和蟾蜍的情景,以及有人乘船前往斗牛星。詩人還提到了鵲橋和桂子,表達了對時間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期待。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完美和修煉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寓意的手法,營造出一種神秘、浪漫的氛圍。詩中的水月洞,白晝的江水、夜晚的銀河和月亮,構成了一個虛實交融的意境。畫面中的石頭、月亮、蟾蜍、兔子、槎船等形象,都展示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詩人通過對觀賞兔子和蟾蜍的描述,展示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關注。而有客乘槎訪斗牛,則表達了對探索和冒險的向往。描繪鵲橋和桂子,則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美好事物的短暫。詩末的金輪和玉斧,象征著完美和修煉的追求,表達了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對自身修養的要求。
整首詩詞意境深遠,既有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又有對人生哲理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繪和隱喻的手法,詩人把人與自然、人與時間、人與命運的關系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詩意深遠的氛圍。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生之道的思考,同時也引發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自古鵲橋傳七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yuè dòng
水月洞
guǐ shuǐ jiāng tóu shí shì fú, yín hé yǐng lǐ yuè rú gōu.
癸水江頭石似浮,銀河影里月如鉤。
wú rén nòng chǔ kàn chán tù, yǒu kè chéng chá fǎng dòu niú.
無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訪斗牛。
zì gǔ què qiáo chuán qī rì, hé nián guì zǐ luò sān qiū.
自古鵲橋傳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
jīn lún dài yù zhǎng wú quē, yù fǔ réng xū miào shǒu xiū.
金輪待欲長無缺,玉斧仍須妙手修。
“自古鵲橋傳七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