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帶歌聲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帶歌聲飏”全詩
紅亭移酒席,畫鹢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分類:
作者簡介(張謂)
張謂(?--777年)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泌陽縣)人,唐代。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年間潭州刺史,后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張謂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張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旌節臨溪口,
寒郊斗覺暄。
紅亭移酒席,
畫鹢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
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
川上欲黃昏。
譯文:
旌節高高懸掛在溪口,
在寒冷的郊外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紅色的亭子里移動著酒席,
畫鹢逗留在江村之間。
云彩帶著歌聲隨風飄蕩,
風吹動著衣袖,翻起層層波紋。
花叢中急促地點燃蠟燭,
黃昏即將來臨,川流中已有一絲黃昏之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一個宴會的場景。早春時節,寒冷還沒完全消退,覺得明顯的暖意,旌節高高掛在溪口,裝點著這個喜慶的場合。紅亭里的宴席被不斷地移動,人們在亭子里飲酒歡聚。畫鹢逗留在江村之間,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生趣和寧靜的氛圍。詩人描述了飄動的云和隨風翻動的衣袖,為詩中的場景增添了一種動感。花叢中急促地點燃蠟燭,預示著黃昏的到來,而川流也逐漸顯現出黃昏的景象。整首詩以輕松愉快的筆調描繪了春天的早晨宴會,給人以愉悅的感受。
“云帶歌聲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péi cuī zhōng chéng huàn huā xī yàn dé xuān zì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jīng jié lín xī kǒu, hán jiāo dòu jué xuān.
旌節臨溪口,寒郊斗覺暄。
hóng tíng yí jiǔ xí, huà yì dòu jiāng cūn.
紅亭移酒席,畫鹢逗江村。
yún dài gē shēng yáng, fēng piāo wǔ xiù fān.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huā jiān cuī bǐng zhú, chuān shàng yù huáng hūn.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云帶歌聲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