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得月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江得月遲”全詩
最憐新缺后,全勝未圓時。
夜雪潮千尺,秋風桂一枝。
潛蛟易翻動,怨笛莫驚吹。
分類:
《浙江十六夜對月》鄭克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浙江十六夜對月》是宋代詩人鄭克已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急槳浮天闊,長江得月遲。
最憐新缺后,全勝未圓時。
夜雪潮千尺,秋風桂一枝。
潛蛟易翻動,怨笛莫驚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在浙江長江上觀賞月亮的景象。詩人以流動的船槳迎著澎湃的江水,船行天際,但月亮卻遲遲才升起。他最喜歡月亮剛剛升起后的時刻,因為此時月亮尚未完全圓滿,留下一部分空缺,這種未圓的美更令他感動。他同時提到了夜晚的雪花和秋風,以及一枝桂花,突出了季節的特征。他用“潛蛟易翻動”和“怨笛莫驚吹”來形容月亮的余暉,抒發了自然美與內心情感的交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浙江長江夜晚的景色,同時表達了詩人對月亮的獨特感受。詩人通過對急流的槳聲描寫,營造出船行天際的宏大氛圍,與浩渺的江水和遲遲升起的月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對月亮的情感表達也是獨到的,他欣賞未圓的月亮所帶來的美感,這種留白的美讓人感到一種遺憾和溫柔。詩中的夜雪和秋風,以及一枝桂花,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節令感。最后兩句“潛蛟易翻動,怨笛莫驚吹”,以隱喻的方式描繪了月亮余暉的美妙,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感覺。
這首詩的意境清新,用字簡練,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月亮美麗和短暫的感慨。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感受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同時也提醒人們珍惜美好的瞬間,感受生命的美好與不完整所帶來的韻味。
“長江得月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jiāng shí liù yè duì yuè
浙江十六夜對月
jí jiǎng fú tiān kuò, cháng jiāng de yuè chí.
急槳浮天闊,長江得月遲。
zuì lián xīn quē hòu, quán shèng wèi yuán shí.
最憐新缺后,全勝未圓時。
yè xuě cháo qiān chǐ, qiū fēng guì yī zhī.
夜雪潮千尺,秋風桂一枝。
qián jiāo yì fān dòng, yuàn dí mò jīng chuī.
潛蛟易翻動,怨笛莫驚吹。
“長江得月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