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藏云境界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藏云境界寬”全詩
鶯啼翠柳三春暖,松隱清風六月寒。
飛雁忽驚天柱過,蟄龍猶向石潭蟠。
宦游爭道茲巖好,林下何曾得共歡。
分類:
《蕭巖》周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蕭巖》
萬里藏云境界寬,
仙源江上起峰巒。
鶯啼翠柳三春暖,
松隱清風六月寒。
飛雁忽驚天柱過,
蟄龍猶向石潭蟠。
宦游爭道茲巖好,
林下何曾得共歡。
中文譯文:
山岳之間云霧繚繞,景色廣闊無邊,
仙源江上山巒起伏。
春天里黃鶯啼鳴,翠綠的柳樹溫暖著三個春天,
松樹隱匿在清風中,六月里的寒意。
飛雁突然驚起,飛過天柱山,
沉睡的龍依然蜿蜒在石潭之中。
游歷的人爭相前來,稱贊這座山峰之美,
然而在樹林下,卻從未有過共同的歡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山岳之美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的情感交融的思考。
詩人以"萬里藏云境界寬"來描繪山岳之間云霧繚繞的壯麗景色,表現出山脈遼闊廣袤的氣勢。"仙源江上起峰巒"則形容江水旁的山峰層疊起伏,營造出一幅宏偉的自然畫卷。
接下來,詩人用春天的景色來展示山峰的美麗。"鶯啼翠柳三春暖"描繪了春天里鶯鳥鳴叫和翠綠的柳樹,給人以溫暖和生機的感覺。然而,"松隱清風六月寒"卻帶來了六月的寒意,展示了山峰在不同季節的變幻和多樣性。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飛雁和蟄龍為形象,表達了自然界中的生靈與山岳的互動。"飛雁忽驚天柱過"描繪了飛雁驚起的景象,猶如飛過天柱山一樣,給人以震撼之感。"蟄龍猶向石潭蟠"則形容沉睡的龍蜿蜒在石潭之中,展現了自然界中神秘而神奇的存在。
最后兩句"宦游爭道茲巖好,林下何曾得共歡"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岳之美的欣賞和對人類社會中功利和繁忙的反思。"宦游爭道"指的是追求功名利祿的官員們爭相前來欣賞這座山峰之美,但在山林之下,卻沒有共同的歡樂。這句話暗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了人類社會中追求利益的繁忙與山岳之間的寧靜和無欲。
整首詩以峰巒奇秀的山岳景色為線索,通過描繪山峰的壯麗景色和自然界的生靈活動,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類社會繁忙與山岳寧靜的對比思考,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這首詩以其形象生動的描寫和深遠的意境,呈現了壯麗的山水景色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給人以美感和思考的啟示。
“萬里藏云境界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o yán
蕭巖
wàn lǐ cáng yún jìng jiè kuān, xiān yuán jiāng shàng qǐ fēng luán.
萬里藏云境界寬,仙源江上起峰巒。
yīng tí cuì liǔ sān chūn nuǎn, sōng yǐn qīng fēng liù yuè hán.
鶯啼翠柳三春暖,松隱清風六月寒。
fēi yàn hū jīng tiān zhù guò, zhé lóng yóu xiàng shí tán pán.
飛雁忽驚天柱過,蟄龍猶向石潭蟠。
huàn yóu zhēng dào zī yán hǎo, lín xià hé zēng dé gòng huān.
宦游爭道茲巖好,林下何曾得共歡。
“萬里藏云境界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