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思大漢無中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思大漢無中策”全詩
云開大漠風沙走,水折長河日夜流。
萬戶金繪愁見月,千群鐵騎畏逢秋。
卻思大漢無中策,一曲胡笳倚戍樓。
分類:
《樓頰》蔡可賢 翻譯、賞析和詩意
《樓頰》是明代蔡可賢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山后山前十六州,
天涯盡處是偏頭。
云開大漠風沙走,
水折長河日夜流。
萬戶金繪愁見月,
千群鐵騎畏逢秋。
卻思大漢無中策,
一曲胡笳倚戍樓。
詩意:
這首詩詞以壯麗的景色和遼闊的疆土為背景,表達了對大漢帝國的憂慮和對邊塞戍衛的贊美。詩人描繪了山河壯麗的景象,表達了對遼闊疆土的熱愛。然而,他也感嘆大漢帝國當前的困境,認為國家沒有有效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邊塞戍衛的敬佩和贊美,將他們比喻為一曲悠揚的胡笳,倚立在戍樓上。
賞析:
《樓頰》以豪放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色,通過山河、風沙和長河的描繪,展現了大自然的遼闊和壯麗。同時,詩中流露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表達了對大漢帝國當前困境的失望。詩人認為國家缺乏中策,無法有效解決問題,這種無奈和憂慮在詩中得到了表達。
然而,詩人并沒有陷入消極的情緒,而是抒發了對邊塞戍衛的敬仰和贊美。將他們比喻為一曲胡笳,意味著他們在荒涼邊塞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守護著國家的安寧。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國家困境和邊塞戍衛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國家的熱愛與關注,同時也表達了對邊塞戍衛的敬佩和崇高。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采用了七絕的格律,每句四個字,押韻工整,節奏鮮明。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巧妙地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整體上,該詩意境高遠,語言簡練有力,通過對自然和國家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才情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卻思大漢無中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u jiá
樓頰
shān hòu shān qián shí liù zhōu, tiān yá jǐn chù shì piān tóu.
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盡處是偏頭。
yún kāi dà mò fēng shā zǒu, shuǐ zhé cháng hé rì yè liú.
云開大漠風沙走,水折長河日夜流。
wàn hù jīn huì chóu jiàn yuè, qiān qún tiě qí wèi féng qiū.
萬戶金繪愁見月,千群鐵騎畏逢秋。
què sī dà hàn wú zhōng cè, yī qǔ hú jiā yǐ shù lóu.
卻思大漢無中策,一曲胡笳倚戍樓。
“卻思大漢無中策”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